梁禹喬 Yu-Chiao Liang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國立臺灣大學
大氣科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學歷

  •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地球科學博士(2018)
  •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地球科學碩士(2014)
  • 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暨研究所及數學學士(2010)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副教授(2021/8~迄今)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2020/10~2021/6)
  • 美國烏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2018/7~2020/9)
個人勵志銘
用比北極暖化還暖的熱情來愛地球、發揮比海冰還堅硬的冰雪聰明來保護地球。

研究發現較冷卻氣候 增強北極放大效應

北極海冰量驟減與暖化加速是人為全球暖化下最劇烈的氣候變遷現象,這些高緯度的變化可能會透過改變大氣海洋環流影響中低緯度的天氣及氣候。

我從博士班中期開始進行北極暖化相關的研究工作,畢業後在美國烏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擔任博士後期間,因緣際會參與了美國與歐洲跨國的大型研究計畫,我使用美國最先進的氣候模式,模擬北極暖化對中低緯度的影響,我們了解到北極的變化是可以影響中低緯度的氣候,但是相對是比較弱的影響,並不像分析觀測資料得到很強的關聯性。

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期間,我想要進一步了解北極放大效應(Arctic amplification)背後的物理機制,我們發現不同溫室氣體會對北極放大效應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相對於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氟氯碳化物會造成更強的北極暖化加強現象。

回臺灣後,我開始思考是否造成全球冷卻的驅動力(例如氣溶膠或火山爆發),亦會造成北極放大效應,我們使用比較理想的模式與複雜的全球氣候模式進行數值實驗,發現較冷卻的氣候狀態下,北極放大效應更強。我與學生們目前持續進行相關研究以及探討其背後的物理機制。

北極雖然離臺灣遙遠,但其氣候變化可能也會透過不同的途徑影響臺灣的經濟與社會,透過改變大氣環流,北極暖化可能會造成東亞地區更多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進而影響臺灣的農業與相關的經濟活動。此外,未來的北極暖化會減少海冰覆蓋率,新的北極航線油然而生,直接影響臺灣的海運與能源運輸,以及臺灣在全球海運網中所扮演的角色。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得獎感言

首先特別謝謝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臺大理學院與大氣科學系的支持,提供優良的研究環境,讓我可以延續在美國的工作及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也感謝博士班與博士後指導教授的栽培、系上同事們的支持與提拔,後輩們的鼓勵與指教、國內外研究夥伴的共同合作、以及學生們的努力。

感謝我的家人對我從小到大的支持與付出,能夠一起努力克服很多困難到現在,家人們都辛苦了。

最後我想要藉這個機會緬懷在Bjerknes Centre for Climate Research擔任研究員的Yongqi Gao博士,Gao博士因為健康因素於2011年過世,Gao博士是我博士後研究時期歐盟計畫挪威端的計畫主持人,他一直努力讓計畫可以順利進行,也很支持我,非常謝謝他的付出。研究的路程很漫長,由於有大家的幫忙,讓我能夠在氣候科學領域持續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