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承恩 Rodney Cheng-En Hsieh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

學歷

  • 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生物學及免疫學博士(2022)
  • 長庚大學醫學士(2010)

經歷

  • 長庚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助理教授(2024/2~迄今)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2015/11~2024/1)
個人勵志銘
Challenge yourself to surpass your perceived limits and uncover your true potential.

發現癌細胞躲避免疫攻擊調節點 癌症新藥現曙光

我是長庚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助理教授,致力於消化道癌與頭頸癌的放射線治療及免疫學研究。我於2022年在美國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完成癌症生物學和免疫學博士學位,研究專長包括:巨噬作用免疫檢查點、先天免疫反應、質子治療、輻射生物學、DNA損傷反應路徑以及腫瘤微環境。

放射治療是常見的癌症治療方式,但對於多處轉移的患者,其效果有限。我們發現癌細胞在放療後可以利用DNA損害反應路徑調節免疫檢查點CD47和PD-L1,從而避免免疫系統攻擊。動物實驗結果顯示,放療後阻斷CD47和PD-L1可以增強免疫系統對腫瘤的清除能力,具有臨床應用潛力。我在2021年的Society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SITC)年會上發表此研究成果,並獲得了年輕研究者獎,這些研究結果刊登於免疫學國際期刊《Science Immunology》上。

質子治療是最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之一,與傳統X光放射治療不同,質子可在目標腫瘤處大量釋放輻射能量,有效保護周圍正常組織。我們的研究發現,對於大型肝癌,質子治療相較於傳統X光治療,能夠更安全地提高腫瘤治療劑量,並降低正常組織的暴露,接受質子治療的大型肝癌患者腫瘤局部控制率優於傳統X光治療,並顯著延長存活期。此外,質子治療組患者罹患肝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或嚴重淋巴球低下的機率顯著低於傳統X光放射治療,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放射腫瘤學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提升肝癌治療成效。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得獎感言

出於對基礎生物醫學的濃厚興趣,我在長庚大學醫學院期間加入了藥理科實驗室,從事黑色素瘤和骨肉瘤相關研究。畢業後,我接受了林口長庚醫院的放射腫瘤專科醫師訓練,並前往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攻讀癌症生物學和免疫學博士學位。我深為感激師長們過去的悉心栽培和指導,並相信通過持續深入的研究,我們可以進一步改善癌症治療成效。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癌症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而放射治療與免疫療法的結合具有巨大的潛力。我相信深入了解癌症患者在放射治療後出現的免疫逃脫機制,將有助於解決目前癌症患者放射治療後的抗性問題。我期待能夠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並延續長庚師長們對我的培育,致力於進行重要的癌症轉譯醫學研究,提升臺灣在放射腫瘤領域的國際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