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煇 Ping-Hei Chen

傑出特約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暨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

學歷

  •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1988)
  •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1984)
  • 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1980)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1996/8~迄今)
  • 行政院科技會報執行秘書(2012/1~2012/3)
  • 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8~2001/7)
個人勵志銘
領航者永遠是孤獨的,唯有對自己的研究充滿熱情才能堅持到底, 也才能在不斷的失敗與迷航後到達目的地。

整合熱流知識與跨域科技 開發關鍵元件與系統

投入研究時應該就要想清楚,是要投入一兩個寶礦持續挖礦抑或是以自己所學的專業結合跨領域知識投入未知的領域進行研究?末學在升等以後,就決定要投入跨領域研究,先思考這樣跨領域研究的題目是否獨特、創新、對社會有用處,決定題目後,再做深入文獻研究,是否具有創新性與領先性。

過去分別投入微機電、生物晶片、奈米科技等不同領域,在跨領域研究中需不停吸收新知,深具挑戰性,主要研究成果是運用奈米流體於熱管的效能改善、樂高式組裝微流體晶片、與CMOS核酸或蛋白質檢測晶片。但以上成果難以商用,末學自許要對臺灣產業有所貢獻,遂與臺灣熱管理廠商與醫材公司合作,在了解領導廠商發展方向後,逐步鎖定核酸檢測平臺與資通訊產品的熱管理的產品進行開發。首先利用自然對流的方式進行聚合酶核酸反應增生,讓反應時間可由傳統一個半小時縮減至十五分鐘,可精準檢測病毒。相關成果也獲得國際專利,也與基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擁有相關專利,經由基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利授權給瑞基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獲得金額可觀的授權金與加權利金,瑞基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此技術發揚光大,所開發核酸檢測機臺也獲第一個臺灣TFDA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EUA認證。在資通信產品的熱管理的研究方向,以熱管與均溫片為主,如何透過雷射與奈米科技將熱管或均溫片不同區域進行表面異質改質,因為熱管與均溫片的基材都是銅,最近幾年都投入在銅表面改質為異質濕潤性後相關基礎冷凝與沸騰,此一部分也與目前資料中心或AI伺服器的浸潤式冷卻相關,希望相關研究能維持臺灣熱管理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傑出特約研究員

得獎感言

只有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的長期支持、博班指導教授的引導、實驗室學生的全力投入,才有可能從事拓荒型的研究。最想感謝的是我所指導過的碩博士生,願意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重視團隊合作,不停地學習與討論,讓我也能跟著成長。也能在不斷的嘗試失敗後堅持到底,才能得出許多創新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