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睿 Pin-Jui Hsu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國立清華大學
物理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博士(2010)
  • 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士(2004)

經歷

  •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2023/8~迄今)
  •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2017/8~2023/8)
  • 德國漢堡大學物理系博士後研究員(2014/8~2017/8)
  •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物理系博士後研究員(2011/8~2014/8)
個人勵志銘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

尖端自旋極化顯微技術 解析量子材料的原子世界

量子材料原子尺度下的物理,是發現新穎量子現象和開拓創新科技的基石。

我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自旋極化掃描穿隧電子顯微技術,針對各種不同磁性相關的量子材料,在原子尺度下去自旋顯影、量測和操控。因為此技術儀器細節複雜,穩定度需求高和原子自旋訊號微小,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實驗組能夠掌握此技術和持續有結果產出。

而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就是在改造傳統掃描穿隧電子顯微鏡,在臺灣開發並首例實現出自旋極化掃描穿隧電子顯微技術。

在完成博士論文之後,為了能夠更精通和改善不足的地方,在德國做博士後期間繼續鑽研此技術和其在原子尺度磁自旋物理相關的研究,我從購買實驗室的第一根螺絲釘開始,從無到有自組裝整套低溫高磁場超高真空掃描穿隧電子顯微鏡。

在不斷地摸索和改進之後,對自旋極化掃描穿隧電子顯微技術有了深刻的領悟和掌握。除此之外,也利用此技術在非線性磁自旋結構研究上發表許多成果,其中之一為對單一顆磁性斯格明粒子利用外加電場去翻轉和操控,能夠對自旋電子學、磁自旋邏輯元件和磁儲存記憶體的科技上有所貢獻。

回到臺灣之後,很幸運地能夠把實驗室和此技術建立起來,也開始利用此技術拓展新的研究領域和方向,特別是當前新穎的量子拓樸超導態和磁性量子拓樸絕緣體等,都是目前凝聚態物理中前沿的研究課題。

我也期許獨特的尖端實驗技術結合前沿的研究主題,能夠提高臺灣在基礎科學研究的競爭力和能見度,並不斷有創新的量子材料物理發現,提供在高科技產業應用上的潛力。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得獎感言

首先,我要感謝中央大學物理系粘正勳教授,讓大學時期的我認識掃描穿隧電子顯微鏡下有趣的原子世界。接者我要感謝臺大物理系林敏聰教授,在我博士論文數不清的挫折和失敗中,提供了支持和幫助,使得自旋極化掃描穿隧電子顯微技術在臺灣建立和實現。

然後我也要感謝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物理系Matthias Bode教授和德國漢堡大學物理系Roland Wiesendanger教授,讓我能在博士後期間繼續精進和完成豐碩的研究成果。

我還要感謝學術研究過程中的學長姐和學弟妹們,一路上的互相支持、討論和克服困難。也要感謝清大物理系實驗室學生們的付出和努力,一起建構起穩定的實驗儀器和持續有好的研究結果。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父母和家人們,讓我能夠在這學術研究路途上不斷前進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