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碧惠 Pi-Hui Liang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院藥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藥學系博士(2003)
- 國立臺灣大學藥學系學士(1997)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藥學系教授(2020/8~迄今)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合聘學者(2008/8~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藥學系副教授(2014/8~2020/7)
個人勵志銘
保持赤子之心及好奇心探索未知,勤勞努力、謙卑誠實,時時心存感恩。
發展出有效的皂苷疫苗佐劑 完成GMP量產
在藥學系任教的我,一直以來就對於能活化人類免疫細胞的「小分子」感到興趣,這些小分子在醫療上有很多用途,比如可用於癌症免疫治療、調節免疫及活化疫苗上。在活化疫苗上,這類分子被稱為疫苗佐劑,科學界普遍知道次蛋白疫苗的靈魂是佐劑,但過去疫苗佐劑發展甚為遲緩。我注意到一些癌症疫苗選擇 QS-21 皂苷為其佐劑,由於 QS-21僅在智利所產的皂皮樹樹皮裡,其取得及純化不易,亦有毒性,在2020年新冠爆發後,Novavax所開發的新冠疫苗搭配皂苷佐劑備受期待,卻一直延遲上市,天然皂苷產量不足為其中一個因素。基於藥物化學的訓練,我們設計創新的結構並與抗原併用進行小鼠疫苗效果評估,發現新的衍生物可以有效的活化 Th1 反應,產生抗發炎的細胞激素、抗原交叉保護的效果。由於GSK 等大藥廠陸續開發使用天然皂苷佐劑的疫苗,我們的研究成果開始倍受國際的重視。本發明已專利保護,候選藥物 IA-05 於新冠、流感、帶狀皰疹、癌症等疫苗上都具有優異的表現,已推進衍生新創公司。臺灣因不在WHO中,疫苗分配上無法被公平對待,我們期待這些成果順利轉譯,讓世界見識我們臺灣研發的能力,期望在全球的疫苗分配及免疫治療中具有角色。
此外,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本人也參與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的新冠治療藥物的篩選團隊,團隊努力在最短時間完成使命,展現我們的研發能量並穩定當時的社會不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所發展的小分子藥物鍵結,增加抗癌藥物於癌組織的選擇性,僅需要 40% 的抗癌藥物,就可以更有效對抗直腸結腸癌,成果具有實用價值,預計推進到其它癌症。
得獎感言
非常感謝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及委員對我的肯定,這獎項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榮幸,研究一直是我的熱愛,是生活也是興趣。雖然過程中總是不平順,異想天開的創意難以實現,一路充滿挑戰,但我認為選擇一條困難的路自始堅持,才是人生得以獲得成就感的時刻。此次幸運獲得肯定,意外之餘,我希望將這個獎項歸於讓我發揮所長的臺大藥學系及啟發我的師長們、共同合作者及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的培養,一起陪伴我走著的這一群聰明、認真的研究生們,沒有他們的努力,我一個人也做不到。當然更要感謝一直以來支持鼓勵我的親人、朋友及我親愛的先生和三個孩子,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