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鴻 Min-Hung Lee

國立臺灣大學 元件材料與異質整合學位學程教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系博士(2002)
-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碩士(1998)
- 國立中興大學物理系學士(1996)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元件材料與異質整合學位學程教授(2023/8~迄今)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2013/8~2023/7)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光電科技研究所副教授(2010/8~2013/7)
個人勵志銘
隨遇而安,堅定執著,默默努力,勤能補拙,謙虛謹慎,自矜則愚。
以創新鐵電工程技術開發鐵電鉿基氧化物之各式記憶體及其應用
個人於鉿基氧化物鐵電材料研究,並進行鐵電工程開發各式鐵電元件及其相對應應用。包含有(a)鐵電材料開發,如鋯(Zr)、鋁(Al)掺雜,並調變掺雜濃度,開發正鐵電及反鐵電材料,(b)電極選擇調變,可調變功函數或增進鐵電殘餘極化量,(c)介電層設計之雙層結構,反鐵電之鐵電穿隧接面,(d)多層鐵電貼合(lamination),鐵電相基礎研究及矯頑場(coercive field)調變,(e)超晶格(superlattice)HfO2-ZrO2,開發高鐵電相材料及其原子級穩定態分析,提出相關應用,(f)載子提升(charge boost)之邏輯元件應用,以反鐵電實驗證明反向極化效應達成載子提升,(g)鐵電記憶體耐久力(endurance)衰退之復原機制研究,推出可邁向無限使用之揮發性及非揮發性記憶體,(h)非平面型鐵電電晶體開發,展示GAA FeFET之高性能表現,(h)反鐵電速度反應,並提出相對應模型及低溫操作特性,(i)開發高k值介電/鐵電材料。
在社會經濟影響層面,為助於培養人才於將來進入此領域,我開發未來世代所需新型元件,助臺灣於此領域發展保持技術領先。於民生福址應用層面,我持續開發高節能、高速、智慧AI晶片所需元件。
得獎感言
很榮幸獲傑出研究獎肯定,除感謝評審委員的支持與肯定,更感謝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及台積電臺大研發中心的長期研究經費支持,以及臺師大、臺大、陽交大奈中、及臺灣半導體中心提供研究環境與平臺。還要謝謝一直以來支持及提攜的老師及各位師長,是我在研究上的榜樣及貴人。
這份獎項屬於整個研究團隊,在實驗室同學們的努力下,才有豐富的研究成果與著作,唯有這些可愛的年輕人,付出新鮮的肝及忍受我的嘮叨囉嗦,並時常在深夜時刻與我電話或視訊會議討論。
一路上受到太多人幫助,無法一一致謝,在此一併致意。最後要謝謝家人的支持及感恩雙親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