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將之 Masayuki Sato
國立臺灣大學 哲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學歷
- 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博士(2001)
- 韓國首爾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1995)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1993)
- 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系學士(1990)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2014/8~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2002/8~2014/7)
- 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兼任講師(2000/9~2002/7)
個人勵志銘
「積微,月不勝日,時不勝月,歲不勝時。」(引自《荀子》〈彊國〉)
釐清中國古代以及東亞政治社會思想的特質和意義
本人過去三十年進行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中國古代戰國諸子的文獻。坦白說,如人文領域許多研究一樣,我們的研究對於社會、民生福祉方面的直接效用相當有限。然而,根據我待在歐美大學的經驗,大部分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雖投注相當多的人力和資金於科技和經濟領域,但決不輕易忽視傳統古典(如古希臘哲學)的研究,以及從中發掘引導當代社會的智慧(這不是簡單的「知識」)。譬如說,我們都知道柏拉圖的政治哲學與當代意義上的民主主義的理念不相符合,但西方人在探討民主主義的時候,還是一定從柏拉圖的政治哲學開始進行對話。同樣地,當我們探討未來東亞國家與社會,如何建構理想的政治、社會以及倫理時,我堅信,也需要從與中國古代的「經書」和戰國諸子文獻中的思想資源進行哲學對話,才能對東亞世界的政治、社會以及倫理深度理解。二十世紀初期以來,荀子的思想常被東西方學者類比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哲學,稱為「東方的亞里斯多德」,而我期盼到了二十二世紀,西方學者會將亞里斯多德稱呼為「西方的荀子」!總之,我衷心期待,透過中國和東亞政治文獻和哲學的研究,未來能夠引起對中國古典所蘊含豐富的無限智慧,有更多的興趣和關注。
得獎感言
首先,若沒有臺大同仁和學生以及學界的先進們的幫忙和支持,就無法讓我在過去二十多年來順利地進行研究。藉此機會再度表達我對大家深深感謝之意!我為臺大哲學系服務約二十二年,感覺一直在臺灣學界的底層和周邊只發揮協助功能,我過去發表的專著和論文從未獲得過什麼獎。因此我以努力實踐如《荀子》所說的「積微」,並僅以甘受此角色而進行我該做的研究為命。今竟能獲那麼大的獎,從另外的角度發現將「積微」設為我學術準則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