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強 Li-Chiang Lin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學歷
- 美國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化學及生物分子工程學系博士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碩士(2007)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學士(2006)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副教授 (2021/8~迄今)
-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 (2016/9~2021/7)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2016/1~2016/6)
個人勵志銘
「慢慢來,比較快。」
利用理論計算協助尋找最佳孔洞材料
我於2021年8月加入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擔任副教授,在返回臺灣任教前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分子工程學系擔任助理教授一職(2016~2021)。
我的研究領域著重於研究奈米孔洞材料在能源與環境上的應用。近年來,全球暖化與水資源短缺已成為當代最嚴重的問題,因此開發新的技術以減少碳排放與發展水源替代方案已成為當今的重要課題,奈米孔洞材料例如金屬有機骨架有高度潛力可以幫助解決目前困難。
本研究團隊利用理論計算來協助尋找最佳孔洞材料,藉由結合大規模分子模擬計算、材料結構分析、量子力學與機器學習篩選奈米孔洞材料以找尋適用於分離、儲存與催化等應用上的材料,並透過分析取得對孔洞材料分子尺度上的瞭解。
例如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我們發現數類可用於逆滲透海水淡化或於滲透蒸發醇/水分離的新型薄膜材料,並瞭解其孔洞結構、結構缺陷與表面之設計原則,這些發現將可以促進未來薄膜技術的發展。此外,我們也通過蒙地卡羅模擬技術對孔洞材料於氣體分離之分離機制獲得分子尺度等級上的瞭解,這些知識可以幫助此類新穎材料的設計。
在最新研究中我們也開發了多個機器學習模型用於預測孔洞材料之氣體分離的性能和鑑定孔洞材料之表面積。此外,本團隊也發展一系列的分子模型與新穎的計算方式來增進分子模擬的準確性與計算效率,這些基礎研究成果將可以被其他研究團隊所使用以共同推進孔洞材料的發展。迄今,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近120篇期刊論文上。
得獎感言
我感到非常榮幸可以獲得本年度的吳大猷先生紀念獎,除了感謝審查委員的肯定外,我也十分感謝提供我研究資源的各機構與單位,例如: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教育部、臺灣大學等,以及許多前輩與同仁的幫忙與鼓勵,還有學生與助理的努力。我也想特別謝謝我的家人給予我的無限支持。我會在研究與教育這條路上繼續努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