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涵宇 Han-Yu Hsueh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國立中興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學歷

  •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博士(2011)
  • 國立臺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暨研究所碩士(2007)
  •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學士(2005)

經歷

  • 國立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2021/2~迄今)
  • 國立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助理教授(2016/8~2021/1)
  •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2015/7~2016/7)
個人勵志銘
吃飽、睡好、凡事盡力就好。

了解軟物質界面行為表現 落實日常應用

本人於2016年加入國立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成立「先進高分子與界面工程」研究群,帶領團隊致力於探討高分子表面之特性與應用,希冀透過「玩」材料的過程,從材料本質與結構特徵出發,進而了解軟物質界面的行為表現,最終應用於日常之中,這是我們的自我期許及未來展望

本人的研究著重於:1.高分子界面不穩定型態之研究-屈曲(buckle)結構;2.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的自組裝及其應用;3.奈米材料於農業環境之互動與影響。其中,表面屈曲型態之行為是本人近年來最核心的研究課題。屈曲結構的產生,是因為界面能量不穩定與力學不平衡所導致,用以釋放區域能量來維持界面穩定;在材料領域,屈曲結構可以提供有序且可控的表面開放通道,因而受到研究人員的高度重視。

本人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首創建立一新穎界面誘導表面屈曲生成技術,透過濕式釋放,從界面產生應力進而誘導表面屈曲化,可自發產生大面積、高有序、具材料多樣性之表面屈曲結構,可定量預測此彈性體和覆蓋層組成的初始平坦雙層複合材料中,動態界面應變釋放(dynamic-interfacial-release)引起的各種表面屈曲結構:皺褶(wrinkle)、折疊(fold)、雙週期(period-double)、分層(delamination)和共存(coexisting)結構。

透過改變界面釋放的方向可以精確控制皺褶排列,從而能於軟彈性體上創建具有單一方向之高有序層狀皺褶陣列(pattern),無須昂貴的高真空設備或複雜製程,結合不同複材組合,可將此可控之屈曲結構應用於不同領域,例如:超疏水表面、仿生水下抗生物污垢附著塗層、細胞排整、乾式黏著元件,與捕霧集水元件等。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得獎感言

獲得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肯定,是驚喜,也備感幸運,感謝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經費支持、學門推薦與審查委員們的肯定;雖然從事學術研究並非為了獎項,但獲獎仍是對研究人員莫大的鼓勵。

研究之路,最感謝的是作為我心靈支柱的家人,挫折時,助我適時地放下不愉快的情緒,給我力量;也感謝我的博士班指導教授何榮銘博士,以及麻州大學訪學時Crosby教授的指導,奠定我的學術基礎,使我具備獨立研究的能力;

更要謝謝中興大學給我穩定的研究環境,讓我得以順利在學術這條路上起步;謝謝歷屆的學生們,有你們的努力,才有今日實驗室的規模;最後,謝謝過去到現在,不論是在學術、生活、為人處事,任何指導過我與我交流的師長與同儕,給予你們由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