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仁 Fang-Jen Lee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學歷
- 美國北卡州立大學生物科技博士(1986)
- 美國北卡州立大學生物科技碩士(1984)
-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學士(1980)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2006/8~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2012/8~2019/1)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研發副院長兼研發分處主任(2009/8~2012/7)
個人勵志銘
勇敢追逐與眾不同,保持求知若渴、虛心若愚,心志堅定的態度,偶爾成功時好好享受那股喜悅!
揭示Arl小分子GTP水解酶
調控囊泡運輸的重要性
釐清Arl1蛋白活化的分子機制
我自1994年返國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近三十年,一直致力於研究調控細胞內囊泡傳遞及細胞遷移的分子機制。囊泡運送機制是真核細胞內蛋白合成、分泌及胞飲等功能的基礎步驟,能調控蛋白質及脂類等分子運送、訊息傳遞、細胞移動及生長等重要功能。2013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頒授給此領域的三位先驅科學家,顯示此主題在基礎生物學與臨床醫學、疾病治療等的重要性。為瞭解其運作方式與分子機制,我的實驗室結合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及遺傳學實驗及分析方法,成功地解開一系列小分子GTP水解酶(GTPase)調控囊泡傳遞過程中的詳細步驟與細胞移動侵入的機制,成果屢見於 《Proc. Natl. Acad. Sci.》、《Cell Report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細胞分子生物學領域傑出國際期刊,更曾受國際期刊特予專文報導。此外,我曾受邀在不同的重要國際會議演講,除了促進國際學術交流,也提升臺灣在國際科學界的地位與能見度。 除了自身研究工作之外,我亦竭力以科學專長投入高等教育與社會服務。我曾任台灣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監事及理事長,以及中華民國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此外,我也積極提升學校及醫院的研究環境及人才培育,曾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學研究部副主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研究發展分處主任、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期間落實醫學院與醫院之間共同研究空間設備及生醫實驗資源共享、建立技術專家制度、充實對年輕教師的支援,並為學校教師基礎研究及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支持。
得獎感言
這次榮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傑出特約研究員」,我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我要感謝我研究訓練階段的每一位老師,尤其是博士班的指導教授Dr. Hosni Hassan,他除了博學多聞外,為人更十分謙虛,即使擁有讓人景仰的學術能力,卻給予學生全然的信任,讓我學到謙虛為懷是做學術最重要的態度。此外,我要感謝歷年來實驗室的優秀研究生,他們週一至週六從早到晚努力參與研究工作,與我這個「追求完美,近乎苛求」的老師,一起勇敢挑戰未知的研究方向。我也感謝一路支持包容的家人。我年輕時經常把工作帶回家,邊在客廳改考卷,邊監督在一旁寫功課的孩子;週末加班,全家人隨行相伴,小孩只得待在會議室畫圖、玩電腦遊戲,很感謝他們長久以來的體諒。最後,我感謝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三十年來的研究經費支持,以及醫學院與醫院的共同研究室技術專家的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