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哲 Chung-Che Chou

傑出研究獎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學歷

  •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結構工程系博士(2001)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1994)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學士(1992)

經歷

  • 中華民國地震工程學會理事長(2022/1~迄今)
  •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21/5~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2011/8~迄今)
個人勵志銘
持續創新研發,爭取國際合作,共享研究成果, 學以致用,增進家園及國家福祉。

於建物抗震研發具重要貢獻

本人在美求學期間從事建物橋梁抗地震及爆炸研究,2003年回國任教後一直從事建築物抗震研發,已發表132篇國內外期刊,36項國內外技術專利,研發技術移轉授權於產業界(全鋼夾型挫屈束制斜撐, 簡稱SBRB)於10棟建築物使用以提升抗震能力(2億元產值),研發授權金一千七百萬元。SBRB易組裝拆解,提供建物震後檢查及更換核心單元機制(無內灌混凝土而節省製造工時成本),具重覆使用永續環保減碳功能。與美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University of Texas, Arlington及成功大學合作,研發全尺寸3層樓SBRB鋼構造於2022年臺東池上地震(PGA=1 g)之振動臺實驗行為,驗證無震損與無傾倒的優異抗震能力。花蓮市一棟40年的RC老屋應用52支SBRB耐震補強,於2024年4月3日強震下保護建物完好無損。

同時研發具消能及小殘餘變形的自復位斜撐,是國際首次創新研究的抗震裝置,獲得美國、日本、中國及臺灣發明專利,榮獲2017年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金牌獎及特別獎、2018年「國家發明創作獎」發明金牌獎(經濟部)、2020年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未來科技獎,此技術能提供建物在受震時具有彈簧般的自復位能力,降低傾倒或側移風險。另與美國UC Berkeley、UC San Diego合作研發複合模擬實驗技術(Hybrid Simulation),探討裝置SBRB鋼構造受地震時一樓鋼柱因高軸力與大水平位移挫屈與縮短,對建物整體結構受震倒塌的行為(常見於以往RC建物受大震倒塌情形)。本研究將此技術首次應用於七層樓鋼造構架的數值電腦模型配合全尺寸梁柱子構架試體實驗,同步實驗回饋電腦分析探討建物在近斷層地震作用下鋼柱挫屈縮短所增加的側向變形的影響,彌補目前工程界商業程式無法對此破壞模式評估建物耐震能力來提出解方,改善建築物耐震能力。

傑出研究獎

得獎感言

良好的研究環境及資源是優質研發的重要基礎,感謝長年受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研究計畫補助,能發展抗震裝置供國內外工程界應用,也特別感謝國研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能一直提供優質的實驗環境及設備。另外,我多年來指導過的交大及臺大土木工程系研究生是陪伴我長期研發的好夥伴,有學生們不斷的創新思考、努力不懈、及再接再厲的精神,方能有優異的研發成果來提升建築物抗震能力。也特別感謝過去曾與我共同合作研發的國內外老師、研究生、同仁及工程界好朋友。最後,家人的支持與體諒是我不斷研發成長的動能,這份榮耀是歸功於大家的長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