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徵 Chia-Cheng Wei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衛生學院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副教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博士(2017)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暨研究所碩士(2008)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學士(2006)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副教授(2022/8~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助理教授(2018/8~2022/7)
  • 美國羅格斯大學食品科學系博士後研究(2017~2018)
個人勵志銘
珍惜機會,努力加倍;謙沖自牧,時懷感謝;
審視細節,積極實踐;持續學習,堅持不懈。

建構完善食品與環境毒理資訊 守護民眾健康

我的學術研究著重在食品與環境毒理,主要探討食品及環境污染物質在生物體內之毒性效應為核心,亦探討天然活性物質之保健功效。其中所研究的污染物質有:黴菌毒素、全氟烷基化合物、防曬添加物、甲基乙二醛與食物高溫烹調副產物等,這些物質在人們日常生活及飲食中普遍存在,因此我針對長期慢性的暴露情境下,研究其對生物體的影響。

我的研究以替代模式生物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做為活體生物模式,藉其試驗操作上之優勢,搭配不同實驗設計,探討並比較上述物質在老化、神經退化性疾病、生殖發育、代謝肥胖、跨世代遺傳與免疫等毒性效應與分子調控機制,並延伸探究宿主、病原菌感染或腸道菌,以及毒性物質三者間的交互作用,而在解析毒理機轉後亦試著找出可能的預防或保護策略。因為這些毒物常具高暴露風險,故在食品安全考量上具重要性,而且經由調控機制的解析,在食品保健成分篩選上也具應用性;

此外,利用替代模式生物試驗來解析傳統試驗操作上較複雜之議題,亦符合國際研究趨勢,未來盼此替代模式生物平臺能更廣泛地應用於食品科學與醫藥健康等領域,幫助相關議題之研究探討。

上述研究成果將對相關毒物在食品科學、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領域建構更完整的毒理資訊,提供有關部門參考;同時,除了發現以往較少探究的毒性影響外,藉由生物體內調控機轉的釐清,期能結合目前實驗與後續研究成果,探究可能的預防與保護措施,降低相關危害,保障臺灣人民免於暴露在此潛在風險中,進而改善民眾健康。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得獎感言

我很榮幸也非常幸運能獲得此獎項,在收到獲獎通知時,心中除了驚訝外亦充滿感恩,首先感謝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評審委員們的肯定與辛勞;此外,我要特別感謝研究所的指導教授,謝謝您在學術研究上的訓練還有對我的長期付出、栽培以及提點,也因為您細心地開導,讓我能持續向前;

同時,我也要感謝我博士後訓練時期的指導教授,謝謝您的教導與鼓勵,以及適時地給我方向、協助還有經驗分享,從您們身上我看到學術研究的態度、熱忱與典範;另外,我也要感謝從學生時期到現在所有指導我的師長們,謝謝您們對我的幫助、教誨與提拔;最後也要感謝在我工作之餘總是默默支持我的家人們,我會繼續努力,謝謝您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