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品光 Charles Pin-Kuang Lai
中央研究院 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學歷
-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博士(2010)
-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細胞與遺傳學學士(2003)
經歷
-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2021/11~迄今)
-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2017/2~2021/10)
- 國立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助理教授(2015/8~2017/1)
個人勵志銘
“Give back more to the world than you take.”-Jacqueline Novogratz
探索癌症生物學、生物工程 和治療開發中的關鍵生物學問題
我的長期研究目標在於研發具有高靈敏度和分子分析功能的報導系統,並利用這些系統來探索複雜的生物現象,例如胞外體和DNA修復。細胞會釋放出奈米級大小的胞外體,用以在生物體內近端與遠端的細胞之間傳遞生物信息,從而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無線傳訊網路。胞外體同時也可被運用為具有內源性和低免疫原性的天然奈米治療載體,但由於缺乏高靈敏度的報導工具,導致胞外體在活體內的生物分佈和器官導向性難以準確探測,並成為了胞外體研究領域中的關鍵「黑盒子」。此外,DNA修復亦是本實驗室主要研究的方向之一。DNA修復機制的動態對癌症治療和基因治療的效果至關重要,但其觀測卻需要破壞細胞,才得以進行後續分析。
本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非侵入性且高靈敏度的多重冷光DNA修復報導系統(BLRR),利用此系統來觀測活體外與活體內癌細胞的DNA修復機制動態,進而增進DNA修復在癌症和基因治療上的應用(《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20; 《Nature Protocols》, 2021)。此外,本實驗室在2020年發表了一種冷光共振能量轉移胞外體報導基因(PalmGRET),首次實現由活體至奈米維度的胞外體多重解析度影像功能,並解析了肝癌胞外體在不同器官間溝通的動態(《Advanced Science》, 2020)。我們團隊更進一步於2023年透過PalmGRET發現惡性乳線癌釋放的大型胞外體(bEVs; >200奈米)明顯比小型胞外體(sEVs; <200奈米)更多(《Advanced Science》, 2020)。上述結果不僅揭示了在腫瘤發展期間,bEV與sEV具有不同的生物分佈和致瘤潛力,也為未來的EV研究提供標誌性的參考,並顯著提升了胞外體基礎科學和轉譯醫學的研究與發展。
膜蛋白影響乳癌bEV和sEV於生物體內的分佈和致癌潛力:(1)三陰性乳腺癌(TNBC)相較於乳腺上皮細胞和較低惡性的乳腺癌細胞釋放更高的bEVs/sEVs比例。(2)由組成分析發現TNBC bEV和sEV的大小囊泡比例呈現顯著差異。(3)鑑定影響bEV和sEV器官導向性的EV膜蛋白。(4)評估Cd44致癌蛋白對調節TNBC bEV和sEV的器官導向性和致癌潛力中的影響。 Magoling et al.,《Advanced Materials》, 2023
得獎感言
首先,我要感謝「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生命科學研究發展處」以及各位評審給予我獲獎的機會與肯定,這對我和研究團隊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同時,我也要感謝「醫學生化及分子生物學門」以及「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的支持,讓我領導的研究團隊得以創新與突破。紮實的研究成果和科研素養是一種長期社會實力的栽培。臺灣在科研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力,因此,我期許我們的研究團隊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為科研產業創造出最大的貢獻。在此,我要特別感謝魏金明所長、陳貴賢前所長、王玉麟前所長、阮雪芬特聘教授、吳益群特聘教授,以及許多前輩與同仁們的幫助,使我和團隊能夠順利地進行研究。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讓我能夠專注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