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柏呈 Bo-Cheng Kuo

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博士(2009)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碩士(2003)
-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學士(1998)
經歷
- 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心理系訪問學者(2022/8~2023/7)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2017/8~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2013/8~2017/7)
個人勵志銘
認真工作,心懷感激。
整合多種大腦功能影像技術
探討人類認知容量限制的神經機制
瞭解個體心智運作的內涵是心理學百年來的核心研究課題,對大腦的探索能帶領我們揭開個體心智運作的奧秘。我的研究以記憶與注意為主題,使用與整合多種非侵入性大腦功能影像技術,包括功能性磁振造影、腦電圖與腦磁圖等,結合行為測量指標,探討人類心智訊息的容量限制與其大腦神經機制。
個體對內、外在環境所接受的訊息有處理容量的限制,因此必須因應當下情境與作業脈絡,透過記憶引導有限的注意資源分配以進行具有靈活性與動態性的適應行為。其中,工作記憶所保存的注意模板能提供上而下控制以有效地引導行為反應;而長期記憶則是儲存個體所學習過的知覺與工作記憶資訊,並依此經驗引導個體的知覺與行為。我的研究架構將此認知控制機制分為兩個路徑:回溯性注意與預期性注意。回溯性注意指的是透過上而下控制,將認知資源優先引導至與注意模板相符的內在訊息或記憶表徵,使得這些來自於過去經驗的內在訊息具備更強的競爭優勢;預期性注意指的則是藉由上而下控制,將認知資源預先引導至與注意模板相符的外在訊息或知覺表徵,使得未來或後續將被選擇的外在訊息具備更強的競爭優勢。
我的研究成果整合了多種腦影像研究方法與行為測量,系統性地探討人類大腦為因應當下之情境與作業脈絡,透過記憶引導注意分配以進行彈性與動態地內、外在調控,使個體能克服心智訊息處理的容量限制,展現適應行為。
得獎感言
感謝評審委員的肯定,感謝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多年來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支持。我很幸運,一直有機會在很棒的地方,遇到很棒的人,做著探索人類大腦認知小宇宙的夢幻工作。
感謝臺大心理系葉怡玉教授與梁庚辰教授,以及牛津大學實驗心理系Kia Nobre教授與已故Mark Stokes教授的指導與支持,精進我的想法,開拓我的視野,讓我能持續提升研究格局,挑戰未知;感謝國、內外合作夥伴的真誠分享,提高了我的研究內容與品質;感謝過去與現在研究助理對實驗室的照顧與協助;感謝學生們容忍我對研究的堅持與要求;感謝臺大心理系及理學院的長官與同仁,提供了我在學術工作上的幫助與鼓勵。
謝謝我的父母、弟弟、太太和女兒,給我能量讓我在研究的小宇宙裡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