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山 Yuh-Shan Jou

傑出研究獎

中央研究院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學歷

  •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遺傳學博士(1991)
  • 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碩士(1985)
  • 臺北醫學院藥學系學士(1983)

經歷

  •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2020/9 ~ 迄今)
  • 中央研究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營運中心副執行長,生醫轉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2018/3 ~ 2020/8,2020/9 ~ 迄今)
  •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理所及史丹福大學遺傳系博士後研究(1992/1 ~ 1997/6)
個人勵志銘
挖掘新穎抗癌標靶基因和致癌分子機制,以新穎診斷標記及治療方式,幫助癌症病人並提升生技產業。

挖掘新頴致癌標靶基因 發展新一代治療癌症方式

癌症細胞轉移是癌症病人死亡的主因。本人實驗室利用癌症基因體變異,結合生物資訊分析,來發掘臺灣肝癌及肺癌新穎的癌症標靶基因,例如編碼基因PSPC1、SLC29A2、EIF3 家族、LMCD1、RhoAiso2 編輯突變及非編碼基因PTTG3P 等。

利用非編碼基因PTTG3P 與編碼基因群聚,我們成功預測非編碼基因PTTG3P 功能,其表現在肺癌增強癌細胞生長及抗藥性(Nucl Acids Res. 2020)。而PSPC1(Paraspeckle component 1)表現,除了增加癌細胞上皮間質細胞轉型、幹細胞特性、癌侵襲轉移及與病人較差的存活率相關外,更主導癌細胞重新編程,活化TGF- β1 表現,讓原本在正常細胞會造成細胞凋亡的TGF- β1,轉化為促進癌轉移的TGF- β1,造成癌細胞進一步惡化(Nat Cell Biol. 2018,Can Res. 2019)。

另外,PSPC1 在細胞核內會結合並滯留酪氨酸激酶PTK6,使PSPC1 喪失癌轉移的能力。但 是, 當PSPC1 表現量增加或PSPC1-Y523F 突變時,PTK6 於細胞核內因此喪失扣押PSPC1 能力,PTK6 轉進細胞質,β-catenin 也因此進入細胞核,細胞質的PTK6、核內的PSPC1 及β-catenin 都變成致癌基因,讓癌症進一步惡化。我們發展PSPC1 的C 端CT131 為PSPC1 及PTK6 雙重抑制劑,增進癌症治療契機 (Nat Commun.2019)。

本人研究新穎致癌基因PSPC1 是癌細胞重新編程惡化主導者,發現腫瘤細胞侵襲轉移的全新分子機制(J Biomed Sci.2021),為抗癌藥物發展之新穎標的。

傑出研究獎

得獎感言

雖然癌症治療在過去20 年來有長足的進步,但是癌症依然是造成人類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因此,利用新穎的標靶基因,發掘全新致癌分子機制,發展新一代的治療方式,對幫助癌症病人而言,是刻不容緩的。我們接下來也會根據我們所發現的新頴致癌基因,發展新一代的抗癌藥物。

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實驗室整個研究團隊,以及其他合作老師及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的老師們的幫忙,也非常感謝中央研究院及國科會計畫提供研究經費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