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庭 Yiting Li

國立臺灣大學 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學歷
-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經濟學博士 (1995)
-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 (1989)
- 國立臺灣大學國際貿易系學士 (1987)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2002/8 ~ 迄今)
- 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 (2001/8 ~ 2002/7)
- 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1998/8 ~ 2001/7)
- 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1995/8 ~ 1998/7)
個人勵志銘
可以自由自在追求新知是極大的幸福。
以貨幣搜尋模型研究資產流動性 提供新洞見
本人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貨幣理論,近年的研究結合貨幣搜尋模型與金融文獻,考量金融市場交易障礙,特別是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下,內生決定資產流動性以及貨幣與信用並存的現象,並探討貨幣政策對資產流動性和交易價值、總體流動性與產出的影響。
近年的研究的議題包括在貨幣經濟體中考量具有風險的資產做為抵押品,當資產實現的報酬太低時,貸款人會選擇倒帳,銀行則沒收抵押品,而為了彌補貸款人倒帳所帶來的損失,當資產的風險上升,銀行會調整貸款額度,因此我們可以討論資產風險與總體流動性的關連。
我也將議題延伸至企業家透過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銀行貸款)來融通創新投資對總體經濟的影響。本研究與文獻最大不同處在於考慮企業家資本投入成本和投資計畫的報酬都具有不確定性,自有資金和抵押品會影響企業家獲得資金的容易程度和借貸條件。我們討論貨幣政策影響企業家獲得融資進而影響投資和產出的傳遞機制,以及央行購買銀行放款時,風險保留(risk retention)應如何設計。隨著經濟體的不確定性升高,最適風險保留比率須降低,這個結果提供了央行面對金融風暴和全球疫情時所採取的「私部門資產購買計畫」的理論基礎。
關於貨幣與信用的議題,我研究在一個生產力具有差異化的社會裡,人們的借貸條件如何受到他們的生產力(影響其所得和還款能力)影響,進而討論生產力進步、金融發展和貨幣政策對消費和福利不均度的影響。
另外,我也將貨幣搜尋模型應用於數位貨幣的研究,論證允許「雙重支付」(double spending)的均衡是存在的,尤其當系統偵察出「雙重支付」發生的機率太低時,允許「雙重支付」的均衡可以是福利最高的情況。此研究提供了一個數位貨幣機制設計的思考新方向。另一與數位經濟相關的議題是,如果人們無法揭露真實身份,無法承諾還款,但可以用數位帳號進行交易,會有借貸嗎?雖然無法對倒帳者進行處罰,但透過設立與還款次數遞增的信用額度提供人們還款的誘因,仍會有借貸均衡的存在。
得獎感言
我衷心感謝經濟學界的前輩與同仁們對我的愛護,給予我許多鼓勵與支持。我也要特別感謝臺大經濟系和清大經濟系的同仁們所努力創造出的友善而豐富的研究環境,我在其中得到許多人文與學術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