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婷 Yi-ting Wang

國立成功大學 政治學系副教授
學歷
- 美國杜克大學政治學系博士(2013)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2007)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2004)
經歷
-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2019/2 ~ 迄今)
-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2015/2 ~ 2019/1)
- 瑞典哥德堡大學多元民主計畫博士後研究員(2013/8 ~ 2015/1)
個人勵志銘
莫忘初心,對所有相遇抱持感謝。
探究民主轉型的不同面向 理解維持民主的條件
本人研究主要可分為三個部分:政黨的可責性策略、民主轉型與維持的不同面向,以及透過臺灣威權時期軍事審判資料,分析威權統治的特徵。
在政黨的可責性策略部分,目前著作針對政黨侍從主義的成因與影響進行分析,對於政黨政治與民主品質的理論皆有所推進。在成因部分發現,若各族群間的所得差距較大,則政黨傾向採用侍從主義的競選策略;也指出由於意識形態上的親近性,右派政黨更普遍地發放利益予特定商業/ 職業團體。在影響部分則發現,由於侍從主義的分配方式損害了民主平等的原則,因此侍從主義較普遍的國家,民眾整體而言對於民主運作的滿意程度較低;然而,在各國家之內,侍從主義政黨的支持者其滿意程度則較高,因為這些支持者往往是侍從主義策略的受益者。
在民主品質與維持部分進行了不同面向的研究。包含發現女性自由權利,與男性自由權利同樣,都是民主轉型所不可或缺的前提;此外,相對於威權政體,民主對於人民的健康品質有正面影響,且此正面影響往往要歷經數年方能完整顯現;而民主運作過程中的國會制衡,有助於降低選舉贏家輸家的民主滿意差距,這樣的趨勢在反對黨具有明確的政策主張時更為明顯;另外也發現中國對於其他國家的援助計畫對受贈國的「水平制衡」政治課責面向會造成負面影響。
在威權研究部分,分析臺灣威權時期的軍事審判發現,下級軍法官有揣摩總統偏好並加重刑期的傾向。過往少有實證資料驗證司法鎮壓的過程,此研究對於理解臺灣的威權體制運作亦有貢獻。
得獎感言
感謝國科會評審委員的肯定,也感謝成大政治系同仁學生與合作計畫成員的信任與支持。我希望藉由研究,能夠更理解維持民主的條件,更理解威權的威脅與轉型的可能。
政治學的研究環境並不理所當然存在。只有在自由的社會,政黨競爭、差異與反對、對威權的檢視,才有辦法被談論;在地經驗與需求才能夠被珍視,而不是做為誰的邊陲或附屬。在這樣的狀況下,真實的政治學研究也才可能出現。
謝謝勇敢堅持使民主臺灣成為可能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