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以心 Yi-Hsin Hsu

國立臺灣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學歷
-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博士(2013)
-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碩士(2008)
-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2007)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副教授(2019/8 ~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助理教授(2015/8 ~ 2019/7)
-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2014/7 ~ 2015/7)
個人勵志銘
Freedom comes from self-mastery.
致力於東亞莎劇研究 建構日殖時期莎劇上演史
本人的研究以東亞莎士比亞的傳衍與展演史為主軸,代表作建構日本殖民時期臺灣莎士比亞戲劇上演史,重大發現為:其一,將已知的殖民地臺灣莎劇上演紀錄由11 筆擴充至21 筆,並將已知上演或計畫上演之劇目由2 種擴充至8 種,改寫了學界對殖民時期莎劇生態、劇目多寡、以及觀眾組成之認知。
承蒙領域前輩們開啟臺灣日本殖民期莎劇上演研究之先河,目前學界已知的莎劇演出包含《哈姆雷特》與《奧賽羅》。我在前輩們燦爛的基礎上,透過地毯式的文獻研究,以及在日本國會圖書館、東京大學圖書館、早稻田大學坪內博士紀念演劇博物館藏書室等地移搜查之第一手資料,提出諸筆新的上演紀錄:包括The Merchant of Venice,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New Hamlet, New Othello, King Lear , 以及預計上演卻未及演出的 Romeo and Juliet。本文改變了目前我們對日殖時期莎劇上演廣度的認知,並且替已知的上演紀錄增添細節以及討論各演出的時空背景、揭示帝國體制下文本與戲劇人的跨域流動。
除聚焦臺灣之外,我的研究擴及日本與韓國莎劇史與版本學。曾建構日本《哈姆雷特》第一四開本(「劣本」)上演史,論述劣本作為一叛逆性版本與賦能版本的潛質,並指出劣本的生澀語言因部分得益於翻譯機制而有減緩之傾向,在非英語系劇場的受容較在英語系劇場之受容順利,進而辯證「劣本」與非英語系國家展演舞臺的互惠性。韓國方面,則論述韓國《哈姆雷特》第一四開本之在地化改編,指出當代改編可替《第一四開本》作為展演臺本的可行性提供檢證,建立「多版本劇」之概念,打破單一版本的迷思。
得獎感言
能夠獲得「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著實是莫大的榮幸與鼓勵,我要深深感謝這個殊榮背後的種種支持體系,包括:藝術學門師長與評審委員的不吝舉薦、領域內前輩們篳路藍縷的耕耘開拓與無私提攜、國科會計畫的經費支持與鞭策、臺灣大學給予發揮的機會和平臺、同事好友們的一路相伴、合作對象志同道合的友誼、助理們的辛勤幫助、學生給我的正能量、家人的鼓勵與包容,還有老公的不離不棄。沒有這些珍貴的力量,我絕無可能在研究與學習中慢慢成長。
學術路上,歡欣有時,挫折有時,躍進停滯,都是修練。惟望自己不忘喜愛讀書與研究的初心,以跑馬拉松的精神與種植花草的態度,永遠堅持不放棄,並且時時記得回饋他人,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