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泰 Wen-Tai Hsu

中央研究院 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學歷
-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2008)
-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碩士(2002)
-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學士(1998)
經歷
-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2022/1 ~ 迄今)
- 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2016/1 ~ 2021/12)
- 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學院助理教授(2013/7 ~ 2015/12)
個人勵志銘
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眾生。
驗證「共同冪次律」 證實都市階層的空間碎形結構
本人的主要研究領域為都市與區域經濟學與國際經濟學。擅長的研究方法為個體應用理論與量化分析。研究過的題材相當廣泛,包含都市規模的分配(city size distribution)、中地理論(central place theory)、經濟活動集聚(agglomeration)的理論、交通政策、土地政策、貿易利得、貿易與經濟成長的關係、貿易與所得不均的關係等等。
於2012 年發表在〈Economic Journal〉上的文章, 獲得Austin Robinson Memorial Prize (此獎項頒予博士畢業5 年內年輕學者於當年該期刊發表的最好文章)。該文章建構一個新的中地理論模型,用來以解釋都市規模分配(city size distribution)的著名現象:冪次律(power law)。2014 年發表於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的文章說明了如何應用動態規劃(dynamic programming)方法來解釋中地理論中的都市階層系統。
在這兩篇文章中,中地理論的都市階層形成一個在地理空間上的碎形結構,且除了冪次律現象之外,這些理論也指向地理空間上跨區域的「共同冪次律」(common power law)。但共同冪次律是否存在呢?我於2020 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文章,透過6 個大國的資料,驗證了「共同冪次律」(common power law)的存在,也證實了都市階層乃為一種空間碎形結構。關於貿易利得與廠商成數(即廠商市場力量的指標) 的理論與量化分析分別於2014 年與2020 年發表於〈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我亦研究廠商的規模分配(firm size distribution), 在一篇即將於〈Theoretical Economics〉出刊的文章中,我說明了在常用的貿易模型中,若要能夠生成廠商規模分配的冪次律,所需的函數假設其實可以被大幅放寬。
得獎感言
從2003 年出國唸書,到2022 年年初回來,在海外漂流了19 年。能夠回國在中央研究院任職,有一種踏實的感覺,並很開心能在母校母系臺大經濟系兼課,接觸年輕學生。獲得國科會的傑出研究獎,是對我過去研究成果的肯定。
然而,我與我的研究成果,都是過去種種因緣所成─有臺灣這個母土給我的滋養、有臺大經濟系打下的堅強基礎、有美國博士班老師們的教導與典範、有與各國經濟學者的交流及與共同作者們的合作、有父母的包容與支持,以及來自妻子與女兒的家庭樂趣平衡了我的生活。
展望未來,我希望臺灣經濟學界能夠突破低薪困境,並在有限的資源中,提升研究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