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龍 Shuei-Liong Lin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院生理學科暨研究所教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2004)
- 臺北醫學院醫學士(1992)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2015/8 ~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副教授(2011/2 ~ 2015/7)
- 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1999/7 ~ 迄今)
個人勵志銘
事在人為。
專注慢性腎病基礎研究 推進更佳的臨床治療方法
臺灣在近20 年來的末期腎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發生率與盛行率皆名列世界前茅。經由控制血糖、血壓、與使用抑制血管張力素訊息活化的藥物可以延緩多數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惡化,但仍無法完全防止慢性腎病惡化、腎性貧血、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雖然末期腎病患者可借助透析治療來維持健康與工作能力,但其中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病患的腹膜會發生漸進性纖維化,有些病患會發生包囊性腹膜硬化症(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本人的研究以慢性腎病為核心, 近5 年專注於如何防治腎臟纖維化、釐清活化腎臟周細胞(pericytes)低氧誘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對貧血與慢性腎病的影響,開發復原促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製造的治療、尋找慢性腎病相關的血管疾病病因、與防止腹膜透析的腹膜纖維化等。研究成果居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不僅發表於傑出期刊,包括《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與《Kidney International》等, 也寫入《The Kidney》等的教科書。這些研究成果正逐漸轉譯成未來臨床上可能使用的治療。
得獎感言
首先我要感謝蔡敦仁教授、吳寬墩教授、朱宗信教授、陳永銘教授與陳瑞華教授。自我進入腎臟科開始,師長們一路支持與指導我的基礎研究,我才能在6 年之間獲得2 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的殊榮。此外我要感謝邱彥霖醫師、吳青芳醫師、張芳綺醫師、陳怡婷醫師、周鈺翔醫師、潘思宇醫師、施宏謀醫師,以及所有我指導過的學生在研究的路上一起努力,這也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我期許學生們站在我的肩上更上層樓,青出於藍更甚於藍,那將會是我最大的榮耀。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身旁許多朋友給予的支持及鼓勵,以及我太太與家人的體貼與全心的支持,讓我能堅持熱愛的研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