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Li-Li Chang

傑出研究獎

國立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學歷

  •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2003)
  • 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1987)
  •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1984)
=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2013/8 ~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2007/8 ~ 2013/7)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2004/2 ~ 2007/7)
個人勵志銘
萬物靜觀皆自得,靜心求索,天地自會顯現其豐美的蘊藏。

研究漢語複句體系的遞嬗 從之析取語言演變規律

複句是謀篇布局的基本單位,關係到思維的組織與運作,本人即以此為研究主題,分別從歷史、跨語言、理論這三個角度探討其特性。

首先,本人專業領域為歷史語法,長期關注漢語複句體系的遞嬗,近幾年則集中於讓轉類複句。複句分三大類,讓轉是其中最為複雜的一類,其演變也最為曲折,有利於深入瞭解複句關聯詞與複句構式的演變規律,也可從之見到漢語複句與單句之間豐富多變的轉化情形,還能藉以觀察語言演變與人類思維相互牽動的內部機制。

其次,漢語句法有其共性與特性,但過去很少從複句角度進行考察,本人探討漢語複句各類演變之餘,均不忘進行跨語言比較,不但可藉以呈現其中的語言共性,亦可從之對比出漢語句法體系的獨特之處。

其三,近2 年本人也著手展開複句理論研究,嘗試多角度探索複句本質,包含:複句中的預設與反預期、複句否定的邏輯與認知特性、複句的多義現象、複句關係的語義地圖、漢語複句的類型學特性等等。

為推動漢學界之複句研究,本人亦計畫推出漢語複句標記語料庫。10 多年前便開始帶領研究助理持續標記漢語歷史和現代文獻的複句關係,藉由實際分析工作不斷調整漢語複句劃分標準,並提出一套複句關聯詞表。這兩年已著手建置線上語料庫,期於3 年內公開標記資料,供研究人士無償使用。此資料庫含多層複句關係訊息,不但有助於推動漢語語法、歷史語法、篇章分析、敘事學等方面的研究,在語言教學、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亦具有高度應用價值

傑出研究獎

得獎感言

得到此項肯定,是莫大的榮耀。回想自己學術之路,一路汲取三方面養分,要特此致謝。首先,大學就讀清華中語系,系上安排豐富精彩的語言學課程,得以受教於梅廣、湯廷池、丁邦新、黃正德、孫天心、殷天興等多位語言學大師,奠定語言研究的基礎。

其次,在中研院詞庫小組擔任助理10 餘年,天天分析語言,週週書報討論,也常撰寫論文,並承蒙陳克健老師多方指導,培養對語言的觀察力。

其三,碩班和博班期間受業於多位老師,包含碩論指導教授黃宣範老師、博論指導教授魏培泉和劉承慧老師,還有來臺開課的梅祖麟和蔣紹愚老師,感謝他們教給我歷史語法的專業知識。

最後,感謝臺大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也感謝國科會長期資助計畫,讓我得以順利推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