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義 Leeyih Wang

傑出研究獎

國立臺灣大學
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學歷

  •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化學博士(1993)
  • 國立中興大學化學學士(1982)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2008/8 ~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合聘教授(2008/8 ~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凝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2013/8 ~ 2019/7)
個人勵志銘
水平思考、突破框架。

發展新一代可溶液製程太陽能電池 開發鈣鈦礦與有機分子材料

本人近年致力於有機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之材料開發、介面改良與穩定性探討,並著手開發光驅動化學反應之有機催化劑。

我們首創前驅物空間隔離法,藉由引入環丁碸做為添加劑,利用分子間氫鍵形成介穩態之錯合單元體,成功將反溶劑之操作時間視窗,大幅提升至90 秒,突破一步驟方法中,反溶劑操作時間過於狹窄,不易實際應用的限制。並且進一步利用浸漬方法,製造出大面積且高緻密的鈣鈦礦薄膜與高效能電池模組。

同時,研發自下而上之奈米技術,讓鈣鈦礦溶液中的脫層蒙脫土添加物,自組裝於鈣鈦礦薄膜上方,生成厚約30 nm 的高密度複合層,可高效率地阻隔外界水氣的入侵,因而顯著降低鈣鈦礦結構的瓦解速率,具高度學術原創性,並能有效解決有機金屬鹵化物鈣鈦礦的環境敏感性問題。加速實驗預測未經封裝的電池元件,在室溫下的生命週期長達280 天,創裸裝MAPbI3 鈣鈦礦電池之最佳世界紀錄。

另外,開發含氟富勒烯做為高性能電子傳導層(ETL),第一次證明含氟ETL 不僅能增加元件的疏水性及鈍化鈣鈦礦吸光層的表面缺陷,更能高效阻斷晶體內部的離子逃逸路徑,大幅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環境穩定性,未經封裝元件在連續照光下,其T80(效率劣化至80% 之時間)長達1,920 小時以上。針對開發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做為綠色能源,我們的研究闢出一條嶄新路徑。

傑出研究獎

得獎感言

由衷感激國科會對我們研發成果的肯定與長期的經費支持,讓我們更有動力在研究的路上往前邁進。

首先,我要感謝博士班指導老師Prof. Wilmer G. Miller 的啟蒙與栽培,謝謝臺大凝態中心提供優良的實驗環境。更要感謝合作夥伴的扶持與歷屆同學的辛勤付出,沒有你們一棒接一棒的努力,就沒有今天的成果。

最後特別感謝家人的長期支持、鼓勵與諒解,包容在8、9 點吃晚餐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