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開屏 Kai-Ping Grace Yao

傑出研究獎

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學歷

  •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哲學博士(1995)
  •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心理碩士(1993)
  •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統計碩士(1992)
  •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治療科學碩士(1988)
  • 國立臺灣大學醫院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學士(1984)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2007/8 ~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副學務長(2020/9 ~ 2021/7)
  • 國立臺灣大學學務處學生心理輔導中心主任(2010/8 ~ 2014/7)
個人勵志銘
Grit: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發展WHO 生活品質問卷 廣為醫療衛生界使用

本人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最主要是在進行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及幸福感的測量研究,特別是在臺灣發展「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WHOQOL)」,及對其測量相關議題進行深入且有系統的探討。臺灣至今已累積超過兩千個跨各領域的研究WHOQOL-BREF 問卷,這在小小的臺灣來說非常不容易,其影響也很深遠。

此問卷曾被前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及國家衛生研究院所執行的「2001 年全國健康訪談調查」採用,進行全國抽樣調查,建立了全國及各縣市的生活品質常模。除此之外,也曾被使用於教育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及臺灣公共衛生學會主辦的活動,且用於多個藥廠及醫院療效評估、多個心理測驗網站。除此之外,我也發展了WHOQOL 相關系列的問卷,包括:WHOQOL-BREF 臺語版(2007)、WHOQOL-HIV 愛滋病人版(2011)、WHOQOLOLD 老人版(2017) 問卷等,這些問卷研究都屬於世界跨國研究之一環。在進行多年的生活品質測量的研究後,我完成了三篇回顧性的整合研究。隨後,參與癌症倖存者社會心理疾病衝擊的研究,探討影響癌症倖存者能適應疾病的因素;同時,也在進行擴展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 在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SEM)的應用研究;最後,有鑑於學生身心問題日益嚴重,我正協助臺大學務處發展「臺大學生身心健康評量系統」,並企圖找出預測學生身心健康的因素。

生活品質測量相關研究提供給醫療衛生界一個精準可信的測量工具;癌症相關的研究讓我們對癌症倖存者如何適應疾病的機轉有更清楚的了解;跨兩個研究模式(SNA, SEM)的整合研究則是一種創新的嘗試,來日可期;最後,協助學校學務處的研究,希望能找到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因素,並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傑出研究獎

得獎感言

感謝 神! 我能得到這份榮譽,真的感覺非常幸運,因為還有太多學者的研究比我更有資格獲獎。過去這幾年因為身體曾患有癌症,還有個自閉身障兒耗費我的心力,再加上要照顧兩個九十多歲近百歲的老父母,我無法很專注在研究上,因此研究方面只能做多少、算多少。

除研究之外,我喜歡花許多時間在學生身上,協助身心受創學生重新站起來,完成學業繼續前行,我覺得研究與教學同等重要。因為我的研究專長,過去常擔任政府或民間研究單位之諮詢委員或顧問,協助國家建構幸福指標、發展心理衛生問卷,並進行國家心理衛生調查。我覺得很幸運,我的專長還能夠應用於公眾利益,讓我不會脫離現實住在象牙塔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