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希 Hsin-Hsi Chen

傑出研究獎

國立臺灣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1988)
  •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1983)
  •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學士(1981)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2018/8 ~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務秘書(2019/8 ~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副院長(2015/8 ~ 2018/7)
個人勵志銘
電腦科學持續快速進展,不斷學習成長是不法二門。研究需要持續努力與堅持,成果是長期耕耘的呈現。

研究言談感知人類語言處理 發展可信賴AI 先進技術

在77 年前人類就有一個夢想:以電腦做為人類記憶的延伸,個人可以將生活紀錄存放在電腦中,適時適地的運用。Memex 是一個假想的生活紀錄裝置,1945 年發表於《The Atlantic》期刊,與第一部電腦ENIAC 公開的時間相同。近十幾年來,社群媒體平臺興起、穿戴式裝置普及化,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記錄生活,無形中建立個人大數據,讓這個理想有機會成真。本人在國科會支持下執行的計畫:人工智慧於年長者社交心智活動之協助,有系統地提出生活紀錄探勘與資訊回想10 個重要問題,引領這個領域的發展。

數字是人們表達概念的重要資訊,存在於不同型態的文本中。本人在國科會計畫:高效性多面向大數據分析技術及經濟與商務趨勢預測系統之研發,有系統地進行數字理解系列研究,並應用於金融科技領域。首先對財務推文進行細粒度分析,接著將財務推文數字理解運用於群眾意見細粒度預測,進而探討數字和附屬標的間之關係,藉以摘要群眾的意見以模擬專業分析師。

了解言談過程所引發的感覺與知覺,是言談感知人類語言技術研究的目標,言談可以是書面語所描述的情境,也可以是口語在特定主題下雙方(或多方)相互問答應對的對話。研究上強調為什麼、因果關係、説服力等要素,所探勘或挖掘的資訊是否可以解釋、是否具有足夠的合理性與說服力,是應用時必須思考的問題。本人於國科會支持下展開回應國家重大挑戰之人工智慧主題研究專案,提出人工智慧專案計畫:針對適用於智慧服務的可信賴AI 先進技術,進行一系列研究。

傑出研究獎

得獎感言

我在國立臺灣大學服務40 年,自然語言處理和資訊檢索是我從事教學和研究的兩大領域。如何讓電腦具有人的智慧,能說、聽、讀、寫、理解人的語言、和人類溝通,一直是我長久以來努力的目標。走過自然語言處理理論和實驗導向的階段(1985-1995)、經歷統計式方法主宰研究的時期(1995-2005)、感受到自然語言處理從頭開始的深度學習震撼(2005-2015)、到大語言模型的崛起(2015- 現在)及ChatGPT 2022 年於11 月30 日推出後在全球帶來的風潮。自然語言處理已經不再僅是學術研究的一個領域,而是深深影響人類的生活。

我們感受到電腦通過圖靈測試的考驗,已經具有人的語言能力,在與人類進行對話時,不被識別出是電腦。我們深深體會合乎道德倫理、不能有偏見、可以解釋、可以信賴是人工智慧研究重要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