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仲偉 Chung-Wei Kung

國立成功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化工博士(2015)
- 國立臺灣大學化工學士(2011)
經歷
-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2021/8 ~ 迄今)
-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2018/8 ~ 2021/7)
- 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2016/9 ~ 2018/7)
個人勵志銘
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做可以幫助他人的事,然後擇你所愛、愛你所選。
投入材料化學與電化學研究 為清淨能源開發奠基
清淨能源的發展於近年來愈發受到關注,而電化學技術在各種清淨能源應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藉由電化學反應將較難儲存的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可以將水或其他較低價值原料(如二氧化碳)轉換為氫氣或其他高值燃料,對未來淨零排碳的發展方向至關重要。
同時,電化學反應也是電能儲存元件,如超級電容器和電池的核心。除此之外,電化學反應也可用於生物與環境樣品的選擇性化學感測器。因此,設計和合成具高活性的電極材料,即在發生電化學反應之電極表面所塗布的活性薄膜,藉以使所需反應能夠更快速或容易地發生,對於開發能源和環境應用所需之電化學元件至關重要。
本研究團隊於2018 年成立於成大化工系,旨在開發具高電化學活性的奈米多孔材料、探討其基礎材料化學性質,並用於電化學能量轉換、超級電容器和電化學感測等應用。本團隊的研究聚焦在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 一系列具有超高比表面積、分子尺度之可調孔洞結構與孔洞內之可調化學官能基的多孔材料。
本人於MOF 的基礎與應用研究上已累積9 年多的經驗,而本團隊近年來有興趣的研究方向包含MOF 材料在電化學反應過程中之電荷傳導和離子傳輸的基礎研究、兼具高孔洞性與高電化學活性之MOF 奈米複合材料之設計與開發,以及合成限縮於MOF 孔洞中不易團聚之觸媒奈米顆粒等。本團隊近4 年多來已發表許多MOF 領域之先驅材料化學研究於許多具國際能見度與聲譽之學術期刊,其中包含11 個研究獲選為國際期刊之封面。
得獎感言
我相當感謝國科會一直以來的支持,從博士班時期之博士生赴外研究補助、博士後赴外補助,到開始教職生涯後對本研究團隊的支持,而獲得「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的殊榮也是對本人研究的一大肯定。感謝委員們的青睞,也非常感謝許多師長、同仁、合作夥伴以及研究團隊成員在各個面向對我的幫助。尤其是這4 年多來我們團隊中的研究生、專題生與研究助理們,若沒有他們的同心協力,就不會有這些研究成果。我也要感謝我的父母與另一半,一直以來對於我投注許多時間在研究工作的全力支持。
我將帶領本團隊於未來更加努力,致力於材料化學、電化學的基礎研究以及應用材料的開發,讓臺灣有更多研究可以被國際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