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致平 Chih-Ping Wu

國立成功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學歷
- 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工程力學研究所博士(1988)
-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1981)
-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士(1979)
經歷
- 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2003/8 ~ 迄今)
-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1993/8 ~ 2003/7)
- 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1988/8 ~ 1993/7)
個人勵志銘
神的作為,總在人事盡力之後,開始彰顯。
針對宏觀、微觀、和奈米尺度之智能複合材料板、殼結構進行各類結構力學行為解析研究
本人最近3 年之研究成果具創新與突破之處包括:(a)率先將微擾方法(The perturbation method) 應用至嵌入式石墨烯(Graphene sheets, GSs) 和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 二類奈米結構之靜、動態行為分析;(b) 率先探討改良應力偶理論(The modified couple stress theory) 與協合應力偶理論(The consistent couple stress theory)在微米尺度智能材料板、殼結構力學行為分析結果之同與不同,並率先提出尺度相關協合應力偶歸一微米板理論。
本人最近3 年之研究成果對工程領域之重要貢獻有:(a)基於Reissner 混合能量原理,發展新創環形柱體元素法,將其應用在功能性旋轉體殼之靜、動態結構力學分析上,結果顯示該環形柱體元素法與現有之商用有限元素法軟體ABAQUS 和 ANSYS 相較,不僅精確度較高、收斂較快速、且運算時間更加經濟;(b)基於Reissner 混合能量原理,配合Eringen 非局部彈性力學理論,發展混合Timoshenko 有限梁元素分析法,並成功地結合凡德瓦爾力模型,將其應用於多壁式奈米碳管之非線性結構力學行為分析上。以上二項研究成果具實務應用推廣之價值。
得獎感言
感謝我的母校和母系—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提供完善的軟硬體環境和獎勵制度,讓我能安心無憂地從事基礎研究。
感謝我的二位老師—譚建國老師和徐德修老師,提供我良好的職涯學習典範、賦予我基礎研究上優雅的研究技能和方法。
感謝我的研究同儕—王永明師兄,在研究主題上的疑難解惑。感謝我研究室的所有研究生,30 多年來和我一起教學相長的學習。感謝我的牽手,體諒地讓我能在假日盡興往返研究室。
最後要感謝的是所有的評委,因為你們的青睞,讓我的辛勤耕耘,被周遭關心我的人清楚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