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智 Chih Chen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
學歷
-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材料系博士(1999)
-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材料系碩士(1996)
-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學士(1992)
經歷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2017/8 ~ 迄今)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材料系主任(2017/2 ~ 2023/1)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工學院奈米學士班主任(2012/8 ~ 2017/2)
個人勵志銘
「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他貢獻了什麼,而不在於他能得到什麼」〜愛因斯坦 「施比受更為有福」〜聖經
首度發現(111) 奈米雙晶銅 引領電鍍銅研究的重大突破
本人是發現(111)高優選方向奈米雙晶銅的先驅,能夠直流電鍍出含有高密度/ 高規則性奈米雙晶且具有極高(111)優選方向的銅膜,幾乎100% 的表面銅晶粒都沿著(111)方向排列,晶體排列規則性僅次於單晶,堪稱在電鍍銅的研究上的重大突破之一,有很高的創新,並於2012 年榮登世界頂級期刊《SCIENCE》336, 1007(2012)。
最近5 年著重於產學應用研究,成效傑出。我們已將(111)奈米雙晶銅添加劑商品化並技轉業者,協助臺灣本土公司進入微電子業關鍵的電鍍銅添加劑市場,添鴻科技已將技轉技術商品化。目前該公司網頁已列出「(111)奈米雙晶銅電鍍液」商品,此外也與多家公司正在共同研發各式應用。
本人學理創新發現(111)奈米雙晶銅有幾項優異的性質,包含高表面擴散速率、大晶粒成長及低氧化速率。特別是首先提出銅的(111)晶面的表面擴散速率比其他晶面高約1,000 倍,因此很適合應用於低熱預算銅- 銅異質接合,於2022 年成功在低溫(200℃)低壓(1MPa)完成8μm 奈米雙晶銅- 銅/SiO2 異質接合,且具有低界面電阻:1.2 10-9 Ω·cm2, 此數值是文獻中,接合溫度300℃ 以下最低的數值。也可以在300℃、91MPa,在10 秒內完成銅- 銅接合並達成低電阻接點,這是目前文獻最短的接合時間。我們的團隊是現階段是領先世界的研究群之一。
在產學合作方面亦有卓越的表現,與國內外半導體/ 電子相關大公司藉由產學合作計畫,共同研發新的應用,這些公司包含台積電、聯發科、美國科林研發、長春石化。2022 也獲得美國 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rporation(SRC)3 年的合作計畫。可見本人研發出的(111) 奈米雙晶銅技術,已經明顯提高為臺灣的國際能見度與影響力。
得獎感言
感謝神的恩典,讓我在祂所創造的材料世界中研究科學與應用。謝謝國科會過去22 年在經費的支持。
這一路走來,我特別要感謝我的父親陳村及母親歐雪琴對我的栽培,他們在生活上省吃儉用,但在我大一提出想出國深造時,他們毫不猶豫地便答應資助我那筆龐大的留學費用,不僅如此,在我成長過程更是一直付出關心。我也要感謝我的內人鐘麗珍的鼓勵、體諒、關心與支持,她總是那麼有智慧地提供我許多寶貴的見解及建議,是我在各方面最好的幫手。
另外,我也很高興能收到許多很優秀又認真做實驗的學生,謝謝他們讓我覺得與他們討論實驗結果是件很令人興奮的事,因為常常有新的發現。最後要感謝博士指導教授杜經寧院士,感謝他以身教開啟我對研究的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