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嘉洪 Chia-Hung Hou

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
學歷
-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博士(2008)
-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2000)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士(1998)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2020/8 ~ 迄今)
- 水科技與低碳永續創新研究中心執行長(2020/1 ~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副教授(2016/8 ~ 2020/7)
個人勵志銘
培養研究的視野,勇於挑戰新的領域,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彙集豐沛的研究能量。
創新低碳電化學水處理科技 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
本人長期致力於新型奈米工程材料的開發與電容去離子技術的研究,進行先進電化學處理系統的開發,同時以電控離子選擇性的分離方式,研發清潔、節能的循環型水處理技術,應用於海水淡化、再生水、能資源回收、近零液體排放等關鍵議題上。本人的研究具有學術基礎價值,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兼具產學的應用性,可帶動國內的水科技產業與資源永續發展,提供新的水處理思維,改變「以電換水」的觀念,進行水資源及能源的鏈結,從而協助解決臺灣面臨的水資源和物質流失衡等永續性問題。
以電容去離子技術而言,本研究團隊在該領域居國際領先的地位,依據國際期刊論文的報告,本研究團隊的論文發表居全世界第2 位,顯示在學術與文章發表具有極高的能見度。本人與研究團隊致力開發電容去離子模組,進行單元的原型組件與工業系統開發,且分別主持國內幾項重要的前瞻研究與模廠示範計畫(包含營建署、水利署、環保署),建立跨校、跨領域的研究團隊,成功將學界研究能量擴散,並促進國內公共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工程與新興廢污水處理技術的精進,完成工程實踐與驗證。現在的技術成熟度已經往商業化邁進,完成數件技術移轉於國內廠商,協助開發電容去離子套裝設備之新商品,在國內實場真實應用。
整體而言,本人與研究團隊近年在學術與產學合作上皆獲得重大的突破,具備傑出之研究能力與國際競爭力,研究成果豐碩已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得獎感言
感謝國科會長期提供的研究經費支持及對於研究成果的肯定;謝謝政府機關(營建署、水利署、環保署)的協助;臺灣大學的培育及提供優良的研究環境,使我得以累積豐沛的研究成果。
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開創新的研究領域、突破既有的技術瓶頸,總是充滿艱辛與挑戰,非常感謝研究團隊的付出,得以共同解決許多困難,在與博士生、研究生的互動中,更讓我得到啟發與成長。同時感謝這些年在我學術路途上,給予我鼓勵的師長、朋友們,尤其是我的指導教授李公哲老師,從他身上學習到師道傳承的榜樣。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太太及家人,他們毫無保留的支持,讓我無後顧之憂,能夠擁有使源源不絕的研究動力與追求理想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