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玫瑛 Andrea Mei-Ying Wu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
學歷
- 美國愛達荷大學課程與教學博士(2005)
-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碩士(1991)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學士(1987)
經歷
- 國立成功大學華語中心主任(2022/8 ~ 迄今)
-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 教授(2010/8 ~ 2017/7、2017/8 ~ 迄今)
-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所長(2006/8 ~ 2010/7、2009/8 ~ 2010/7)
個人勵志銘
相信人文的美善力量,向著標竿直跑。
鑽研臺灣兒童文學 探索跨文化生產軌跡
本人以臺灣兒童文學與童年文化為研究重心,出版學術專書《主體、性別、地方論述與(後)現代童年想像:戰後臺灣少年小說專論》,採擷批判理論研究視角,文本爬梳由1960 年代少年小說開始,約莫橫跨半世紀,並涉及不同世代的作家作品,從中細論臺灣自60 年代以降,不同世代作家少年小說作品中的「兒童」形構與「童年純真」觀的歷史轉折與童年地景變貌。
我也關注戰後初期臺灣兒童文學的建制發展,以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的關鍵人物潘人木和林海音的兒少論述與相關兒童文學作品為探討核心,同時關注60 年代來臺的美國兒童文學代表人物孟羅.李夫(Munro Leaf)與海倫.石德萊(Helen Sattley)兩人的兒童文學與兒童教育相關論述,以此探查、考掘臺灣戰後初期兒童文學萌芽、成形之際,在臺、美文化交流/ 交錯下所呈顯的「跨國」文化流動與兒童文學的跨文化生產軌跡。此外並以李夫手稿為研究材料,探討「檔案」與歷史建構(和遺忘)的複雜/ 曖昧關係,由此窺探二戰後在冷戰框架下以美國為主導的「跨國」兒童文學形成的脈動連結,以及臺灣兒童文學與在亞洲兒童文學的(相互)生成關係。
近來研究焦點轉向「世界文學」論述,以臺灣繪本為例,探討臺灣文學文本做為世界文學想像所涉及的語言翻譯、跨國獨立出版社的出版策略、國際/ 大型圖書館協會的推薦書單與文學獎機制,以及繪本的戲劇改編和再製所牽涉的跨國文化生產,以及文學文本的跨國/ 世界流通所形成的文化馴化與文化混雜等複雜議題。
得獎感言
我何其有幸,可以在兒童文學研究領域的小小世界,看見廣大的天地,在學術生涯中與國 內外頂尖學者相遇、共事,並在前輩學者的鼓勵與提攜下,持守對文學的研究熱情。全球兩大兒童文學學術組織─國際兒童文學研究學會(IRSCL)與美國兒童文學學會(ChLA)孕育並強化我學術專業能量,在國際學會擔任理事和委員,更使我的研究視野不斷擴充,而能跨出臺灣,連結國際。
感謝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開啟我兒文研究之路;感謝國立成功大學提供良好研究環境;感謝國科會及傑出研究獎審查委員的肯定,使兒童文學研究受到重視。
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何其多!最想感謝的,還是我的先生、孩子和家人,沒有他們長久以來的支持和陪伴,無以成就這份學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