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信樺 Hsin-Hua Huang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信樺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博士 (2013)
  •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碩士 (2007)

 

 

經歷

  •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2021/5 ~迄今)
  •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2016/10 ~ 2021/5)
  •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地震實驗室 / 猶他大學地質暨地物學系合聘博士後研究 (2014/9 ~ 2016/9)

 

開發震波成像演算法 解析地下構造及時變行為

本人的研究主要致力於改良與開發震波成像演算法,結合與最大化運用從地工到地球物理等多種不同量測資料的特性,提升對複雜地下構造及其時變行為的解析能力。以三維 / 四維高解析成像技術切入多元的主題,深入造山帶運動、斷層孕震活動與火山岩漿庫構造等研究,為該領域提供可能之發展途徑與新穎應用。

近年的重要研究貢獻與突破可歸納成三個面向:其一,利用聯合反演技術提供第一個超級火山的全地殼尺度成像,發現黃石公園火山的多層岩漿庫系統,推進火山學跨地殼岩漿演化模型的建立與快速發展 (Huang et al.,2015)。近期也成功解析出爭議已久的北臺灣大屯火山岩漿庫形貌 (Huang et al.,2021),並且進一步推展四維的成像分析技術,監測夏威夷火山 2018 年噴發前地下岩漿活動的時空變化(Feng et al.,2020)。

其二,結合新型態噪訊資料,大幅提升近地表細部盆地與斷層構造的解析力 (Liu et al.,2021),精進由深至淺的模型準確度與震波模擬能力,推動建立高解析速度模型,以及與地震工程連結的災防應用。其三,則是發展近即時自動化的震源破裂方向性分析方法。利用近震央測站的強地動特性迅速推估遠處地區可能的地動放大效應與震度 (Jan et al.,2018),協助加強新一代地震預警強地動預估的 時效與準度。

發表成果皆受到國際注目,並多次受邀於大型國際會議 (AGU、AOGS) 中演講。期望持續推動新方法解決關鍵問題,並推展至社會災防的實際應用。


黃信樺

得獎感言

首先感謝科技部的肯定!臺灣是與地震、山崩與火山伴生的天然實驗場,地球科學就是研究了解這些現象的科學。期許自己在解決科學問題的同時,能將研究所學回饋貢獻給臺灣社會,做到不只解惑、也能實用的地步。

藉此機會與所有正在努力做研究的年輕學者們共勉之,自由地探索與追求自己想做的,以及可能對世界有用的研究。其實在這深入發掘、探究與了解科學問題與現象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求知慾與成就感,就已經是我們最大的獎勵。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謝謝我的太太和女兒,謝謝我的爸媽,也謝謝我研究室的夥伴與學生們,這個獎也是你們的!

個人勵志銘

Everything you go through is either a present or a lesson.

  • 基礎研究超前部署
  • 豐沛國家科研人才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