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慶 Ta-Ching Chen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陳達慶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2021)
  • 國立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2014)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學士 (2007)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眼科臨床助理教授 (2019/8 ~迄今)
  •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眼科暨基因體中心研究員 (2017/2 ~ 2018/1)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2012/7 ~迄今)

 

從基因醫療出發 尋求視覺神經性退化治療契機

視覺神經性退化包括先天與後天因素,受限於人體神經修復能力有限,是現今不可逆失明的重要成因。先天性因素中以「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為最大宗,其基因型與表型複雜,影響臺灣近萬名患者。本研究團隊與臺大陳沛隆所長基因團隊合作,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基因診斷平台,建立並發表臺灣本土視網膜基因疾病資料庫,再透過分析,發掘臺灣重要致病基因,尋求治療機會讓病人接軌臨床新藥試驗,並與本院團隊一同建構基因治療手術場域,於今年 (2021) 順利完成臺灣第一例基因治療視網膜顯微手術。

從診療經驗中,我們發現早期準確診斷患者以及適當的社會照護非常重要。我們與臺大資工團隊合作開發以深度學習,透過非侵入性眼底攝影早期分辨患者之智慧系統,並將科學成果融入制度與政策面的討論,感謝衛生福利部暨國民健康署長官,於今年 (2021) 正式同意,將此領域中特別早發嚴重的先天性萊伯式黑曚症納入罕見疾病範疇,給予病友較多的社會資源與保障。

針對後天疾病續發神經性退化,本研究著力於「慢性期之神經再生醫療」,與臺大工學院及中研院團隊跨領域合作,透過組織工程技術,提升多能幹細胞株展現更好的視神經分化、軸突生長與神經電生理表現。相關成果已獲專利保護,期望有助於將來實務上顯微手術幹細胞之移植效率;具有可操控方向性的軸突生長則有助於模擬視神經通往腦部視覺迴路之真實生理狀態。綜合上述,本人近年努力於視覺神經退化機轉、基因醫學與再生醫學研究,未來將持續努力,做出更大貢獻。


陳達慶

得獎感言

很榮幸能夠得到這份殊榮,非常感謝科技部生科司的推薦與評審委員們的肯定。從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升任主治醫師後,在臨床工作之餘研讀博士班,期間並赴美進修相關臨床基因治療與實驗技術,再回國繼續完成博士學業,不知不覺間,許多個年頭就這樣過去了。

基於希望幫助病人的初心,進行相關的基礎與轉譯醫學研究,每有一點點的成果,其實都是許多人的共同努力與協助,實在不敢自我居功。

深深感謝一路指導我的師長─胡芳蓉特聘教授、陳沛隆所長、楊中美教授、楊長豪教授、林唯芳特聘教授、郭紘志副所長,以及在美國哈佛大學 Mass Eye and Ear Infirmary 進修時給我諸多照顧的師長們。感謝一路支持我的家人。感謝我們醫療團隊與研究團隊一起努力的同仁們。謝謝您們!

個人勵志銘

生活縱然忙碌,而愛與善念,還是會默默引領著我們,繼續為我們的病人,努力前行。

  • 基礎研究超前部署
  • 豐沛國家科研人才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