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豪 Pin-Hao Chen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學歷
-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心理及腦科學系博士 (2017)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2009)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 (2005)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2020/2 ~迄今)
-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心理及腦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2017/7 ~ 2019/11)
從跨領域心理學出發 探究社會互動的神經機制
本人致力於跨領域的心理學研究,運用機器學習、社會互動實驗、智慧手機程式及神經造影技術,探討多個不同的研究議題。
在探討社會互動與安慰劑效果研究中,本人發表在 Nature Human Behaviour 的研究,探討社會互動所傳遞的安慰劑效果,如何影響並改善被治療者的症狀。透過機器學習方法來驗證人際互動間的非語言行為,如何改變互動雙方的情緒、想法及行為,將能讓臨床醫療工作者重新思考醫病關係,以及反思醫病關係訓練對治療療效的影響。
在情感神經科學研究中,利用計算神經科學方法分析大腦時間序列上的表徵,將主觀的情緒經驗解構成不同的經驗成分。發表在 Science Advances 的研究,發現當鮮明重大的外界刺激出現時,個人情緒經驗上的共鳴性會反應在大腦狀態的共鳴性上。此研究結果顯示人類複雜的主觀經驗是如何呈現在大腦中,亦能啟發情感人工智慧的團隊如何解構並重組情緒經驗的未來方向。
在社會文化神經科學研究上,利用社群網路與功能性磁振造影資料,探討移民者在新文化下的文化適應。上述的研究發現,移民者對內外族群偏好的個體差異,是預測其文化適應的重要指標,可提供政府機關制定移民政策的參考。
在自我控制訓練研究中,本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個人如何訓練並增進自我控制能力,對於未來發展遠端或是臨床實務上的有效自我控制訓練都能提供實驗上的證據。本人期望自己的跨領域研究成果,能在當今跨領域及運用計算科學研究方法的年代中,為心理學界及臺灣社會有所貢獻。
得獎感言
非常榮幸今年可以獲得此殊榮。我首先要感謝科技部的支持,讓我的實驗室 Computational Human-sociocultural Experimental Neuroscience (CHEN) Lab 能夠獲得充足的研究經費進行跨領域研究。另外,也感謝臺灣大學、臺大理學院及心理系的長官和老師們的幫忙,讓我能在非常好的研究環境中成長茁壯。
在過往研究經驗累積的道路上,我要特別感謝我當博士後時的老師 Luke Chang,是他帶領我深入有趣的跨領域研究中,並讓我發揮研究潛力。同時感謝我的父母、老婆和女兒在我累積研究經驗的漫長道路上不間斷的支持,沒有這些支持,是不會有今天的我。
最後要感謝 CHEN Lab 的所有成員,你們付出努力與老師一起進行研究,期望未來我們能夠一起開創出更多計算社會及文化神經科學的有趣研究,為臺灣的心理學界及社會盡一份心力。
個人勵志銘
別讓過往的挫敗限制自己,過往累積的經驗將會以你想像不到的方式聚合在一起,啟發你的未來。
- 基礎研究超前部署
- 豐沛國家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