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慧 Helen K. Liu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

學歷
-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公共與環境事務學院博士 (2009)
-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經濟碩士 (2004)
-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商學院學士 (2002)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2018/9 ~迄今)
-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2009/9 ~ 2018/8)
-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講師 (2006/9 ~ 2009/8)
開發行政學新領域 運用群眾外包實踐民主治理
本人研究開發行政學的新興領域,包括群眾外包治理與公共服務社會網絡,並且拓展本地與亞洲研究的國際影響力。整體來說,學術主要發展包括:運用群眾外包方案充權公民與弱勢群體、應用社會網絡於解析公共服務架構,以及提升公部門和非營利組織的能力。
針對「運用群眾外包方案充權公民與弱勢群體」,本人研究團隊於過去 5 年,蒐集近 200 多個公民參與創新的個案,涵蓋跨國公、私部門、非營利組織。本人研究相關科技創新手法,運用誘因機制、平台機制設計,以擴大民眾參與,並結合人工智慧與群眾智慧,使公部門人員執行群眾外包方案時,得以獲得實質成效,並落實民主,順利推動政策。本研究成果刊登於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Policy and Internet 等重要各國政策制定參考之期刊。
在「應用社會網絡於解析公共服務架構」方面,本人和多位國內外學者分析複雜的協力治理與政府資源的分配,我們的團隊在臺北、臺中、臺東、高雄和香港等城市實地進行 5 年以上的長期研究。例如,在香港,我們利用社會網路分析中的 blockmodelling and core-periphery 分析工具,剖析從英國統治向中國統治過渡後發展了兩個相互矛盾且並行的社會服務提供網路系統。相關研究在 Policy and Politics、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 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
關於「提升公部門和非營利組織的能力」,我們的團隊也嘗試建構社會安全網絡的藍圖,其研究領域面向,涵蓋災害治理與社區韌性、愛滋合作防治、入侵紅火蟻防治,使得政府於未來面臨危機處理時,得以有效串連在地組織,並有制度和準則依循。本人也受邀於國際學會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o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Voluntary Action (ARNOVA) 擔任理事、於電子政府 (Digital Government Conference) 研討會擔任副主席。
得獎感言
非常感謝科技部與評審委員的肯定及鼓勵!能有今日的學術成果,要獻給我的父母、先生、兩個兒子及師長。非常感謝臺大政治學系、之前任教的香港大學、我的母校印第安納大學,提供豐沛資源和優質的學術環境,支持我在研究的道路上前進。我也特別感謝科技部與教育部提供的研究經費和行政團隊支持。
我還要感謝國內外志同道合的研究夥伴,以及研究助理和學生,每週固定 Lab Meeting,大家一起分享對社會科學與公共事務研究的熱忱,我由衷地感謝。
研究的成就也要歸功於許多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研究團隊深深地受到每位訪談對象的激勵和啟發,能將這群人的熱情和韌性記錄下來,是身為社會科學家的榮幸,未來我將繼續把正能量傳遞下去,持續替社會及公共事務研究盡一份心力。
個人勵志銘
事在人為,成事在天。
- 基礎研究超前部署
- 豐沛國家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