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德 Ming-Der Yang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工學院院長

學歷
-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博士 (1996)
-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碩士 (1993)
-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士 (1990)
經歷
-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系主任 (2019/8 ~ 2021/7)
-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2016/8 ~迄今)
- 國立中興大學創新產業推廣學院副院長 (2015/8 ~ 2018/7)
-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 副教授 / 教授 (2001/2 ~迄今)
結合無人機與人工智慧 推動智慧農業
1991 年至美國留學,決心找個新穎學習課題,便選擇了衛星遙測。在沒有 Email 的年代,能接觸衛星影像是件很興奮的事,縱然在大電腦上作業,每次影像放大縮小,都要花一分鐘等待電腦計算才看得到結果。如今,對比每個人都可透過手機隨時隨地查詢展示衛星影像,強烈感受到科技的快速進步。
2001 年以來,本人的研究團隊投入無人機 (UAV) 與人工智慧 (AI) 領域,從衛星公尺級解析度提高至無人機公分級解析度,UAV 提供更快速、更便利的遙測影像。在科技部 AI 計畫支持下,我的團隊開發多種 AI 模型於無人機影像處理,應用於智慧農業,如秧苗定位 / 計數、葉色分析、植株高度分析、綠覆率分析、產量預測、穀粒水分含量評估、災損評估等。使用卷積神經網路 (CNN) 模型於農作物辨識和災損分析,並整合邊緣計算於無人機上做即時辨識,是一大突破。
2019 年以「無人機之農損即時辨識技術」榮獲「未來科技突破獎」,並在「2019 未來科技展」獲得最佳人氣獎。旋於 2020 年「未來科技館」創新技術博覽會,再以「陸空協作之水稻最佳收獲模式」獲頒未來科技獎、最佳人氣獎兩項大獎,是臺灣在智慧農業領域相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我們的研究成果基於無人機與行動裝置,利用大數據與 AI 演算法訓練水稻最佳收穫模型,整合天氣資訊推估未來含水量變化,並於雲端平台上提供視覺化的採收決策服務,協助農民精準判斷水稻最佳採收時機,同時穩定米質與產量,減少農機具使用及穀倉烘米成本,達到節能減碳及提高農民收益多贏目標。
得獎感言
感謝科技部 AI 計畫經費補助,以及人工智慧普適研究中心 (PAIR Labs) 的協助,使得團隊的 AI 技術得以快速提升、大型田野調查得以完成。
感謝我的父母親與妻兒的背後支持。感謝與我一起奮鬥的研究夥伴與助理學生們,謝謝你們與我共度數不清的挑燈夜戰日子,最終才能創造出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的研發成果。
個人勵志銘
提起責任、放下成敗。
- 基礎研究超前部署
- 豐沛國家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