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樹誠 Shu-Cheng Chi
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教授

學歷
-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組織行為博士 (1992)
-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碩士 (1982)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士 (1980)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教授 (2001/8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副教授 (1991/9 ~ 2001/7)
- 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講師 (1991/8 ~ 1991/9)
降低員工的知覺偏差與錯誤 提升組織管理效益
本人於 1986 年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攻讀組織與人力資源系博士學位,主要研究組織行為領域,於 1992 年獲博士學位。本人的研究議題包括領導、衝突管理與談判、跨文化與華人組織行為等,著作論文發表於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等 Top-tier 國際期刊,曾兩度獲頒 IACM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會議最佳微觀論文獎,並榮獲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第十一屆 UMC 聯電論文獎傑出獎。
本人近期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談判者在面對談判對手展現不同情緒(如生氣、高興)時,其接續的資訊蒐集量與雙方的談判結果均有所不同。相對於快樂的談判對手,談判者在面對憤怒的對手時,會傾向蒐集更多資訊,以瞭解對方的利益與需求,進而提升談判的整合價值,此研究結果增補過去相關研究對於談判者負面情緒的影響效果。
本人近期另一項研究發現組織成員受到不當對待時,面對圈內與圈外加害者的負面情緒與行為反應雖然會有所不同,但高層次文化會對此產生削弱作用。另外,本人亦曾針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探討組織成員如何看待這些事件 (如因果歸因),進而影響其本身的感知以及學習或行為傾向。
本人研究結果的實務管理意涵是,組織成員應盡可能降低本身的知覺偏差與錯誤,瞭解其感知及行為如何受到認知所影響。就管理者而言,如何積極降低員工知覺偏差所產生的不良結果,應是努力的方向,並且應該提升員工的正向態度與行為,以及在跨文化情境中,提升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正面效益。
得獎感言
此次獲獎,我感到無比榮幸。首先我要感謝科技部管理一學門的審查委員,謝謝你們的肯定,我會秉持對研究的初衷,繼續努力。其次要感謝我的太太與兩個女兒一直以來的支持,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專心於學術研究。再者,我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Raymond Hunt 教授,他的悉心指導,讓我能夠有今天的成果。
我要感謝我的眾多研究伙伴們,其中尤其要感謝范德堡大學 (Vanderbilt University) 的 Ray Friedman 教授,與他的互動激發出許多研究火花,進而產生了多項創新研究成果。我也要感謝我服務的系所與學院,讓我能夠在教學、服務之餘,有充足的時間專心研究。最後,但也最重要的,我要感謝上帝,因祂豐富的賜予,讓我能夠獲得如此的福份與美好果實。
個人勵志銘
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
- 基礎研究超前部署
- 豐沛國家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