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延盛 Yan-Shen Shan
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暨外科部特聘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

學歷
-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 (2006)
- 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博士 (2004)
- 國立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 (1993)
經歷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 (2019/8 ~迄今)
- 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 (2017/8 ~ 2019/7)
- 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暨外科部特聘教授 (2016/8 ~迄今)
研究胰臟癌及腫瘤微環境 持續尋找治療新藥物
本人自 2003 年籌組南臺灣胰臟癌治療小組,發現治療效果不佳,乃源自對胰臟癌的腫瘤生物學不夠了解。2007 年自賓大進修返臺後,嘗試應用細胞共同培養技術,研究胰臟癌的惡性原因,尋找治療方法。
本人及團隊共發表超過 20 篇有關胰臟癌腫瘤微環境文章,特別是本人於 2019 發現胰臟癌細胞能分泌 PAI-1 活化星狀細胞,造成胰臟癌組織更硬化;而活化的星狀細胞又會分泌第八細胞介素 (IL-8),再刺激胰臟癌細胞增生軟化,在此惡性循環下,造成胰臟癌更易轉移。此結果發表於治療學雜誌 (Theranostics,2019)。PAI-1 會使病人產生血栓,這是胰臟癌患者最常發生的一個併發症,所以本人現正努力發展新藥物,希望能抑制 PAI-1 或 IL-8 的作用,在未來治療病人。
另外,本人亦執行及開發臨床試驗,發表超過 10 篇有關胰臟癌的臨床試驗文章,除完成 NAPOLI-1 (安能得,成果刊於Lancet,2016),是臺灣上市第一個藥物外,自行開發的處方 (SLOG) 治療成果也刊於歐洲癌症雜誌 (EJC 2020)。
現本人領導臺灣衛福部第三期卓越癌症的胰臟癌平台計畫,執行分析臺灣胰臟癌的腫瘤基因,初步成果頗佳,希望根據此成果尋找可以治療胰臟癌的新藥物或處方,為臺灣創下另一次讓全球矚目的佳績。
得獎感言
我是一位消化道腫瘤外科醫師,主要的工作是執行手術切除腫瘤,投入最棘手的胰臟癌病治療及腫瘤微環境研究。我選擇從病態生理學入門,花了 20 年才在臨床治療及基礎研究上稍有成績。這是一條孤寂的路,需要豐富臨床經驗、隨時補充基礎研究知識及技巧,才能有所結果。
謝謝科技部及評審們認可本人的研究,我應是第一個獲得此獎的臨床外科醫師,這是一個肯定,也是讓我能夠繼續往下走的動力。
個人勵志銘
眼光有多遠,胸懷有多大,你就能做多大的事;一 (醫) 生懸命;逆進。
- 基礎研究超前部署
- 豐沛國家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