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昇憲 Sheng-Shian Li
國立清華大學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教授兼任所長
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學歷
- 美國密西根大學電機博士 (2007)
- 美國密西根大學電機碩士 (2004)
- 國立臺灣大學機械碩士 (1998)
經歷
- 國立清華大學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教授兼任所長 (2018/2 ~迄今)
- 國立清華大學助理教授 / 副教授 / 教授 (2008/8 ~迄今)
- RFMD (Greensboro, NC, USA) 資深研發工程師 (2007/3 ~ 2008/7)
開發微機電共振器及晶片 突破機電整合瓶頸
本人研究方向為「射頻微機電系統 (RF MEMS) 與微感測器 (Sensors)」,所開發之 MEMS 共振器搭配自主設計之整合式 CMOS 電路,有效解決原本機械與電路不易整合的瓶頸,已逐步實現射頻微機械電路 (振盪器、濾波器),以及共振式微感測器 (加速規、陀螺儀、磁力計、壓力計、質量計、PM2.5 感測器等),並進行單晶片系統整合 (Sensor-SoC),可望成為無線通訊系統、微型感測系統的關鍵技術,以因應未來人工智慧物聯網 (AIoT) 時代的龐大需求。
本人利用臺灣在半導體製程與 IC 設計產業的優勢,打造獨特的 CMOS-MEMS 共振器研究領域,目前在全球 CMOS-MEMS 共振器領域的研究居領先地位。本人著作聚焦於「高 Q 值微機械共振器 / 振盪器 / 濾波器電路於無線射頻、時脈與感測之應用」,並於 2012 IEEE Sensors Conference、2017 Transducers Conference (微機電與感測器領域國際級旗艦會議) 榮獲最佳論文獎。
產學合作部分,本人研究團隊與合作企業共同開發工業級 MEMS 壓電振動感測模組,目前應用於國內工具機產業智慧零組件系統中,此感測模組技術預期提供國內工具機產業升級的關鍵單元;在微機電質量感測模組開發方面,已協助合作企業完成 PM2.5 感測模組的原型機開發,此技術持續深耕於科技部「半導體射月計畫」,並吸引國內多間相關業者的關注;此外,MEMS 超聲波傳感器的成果,則協助合作企業在設計、元件建模、電路設計、陣列系統模擬等面向,開發下一世代的指紋辨識晶片。
得獎感言
清大在微機電、傳感器領域的全球能見度非常高,也是國內領先指標。我自 2008 年加入清大以來,感謝許多 MEMS 領域資深老師的提攜 (尤其是方維倫教授),讓我能夠利用清大優異的微機電製程資源,以及豐沛的產業與國際連結,建立在 CMOS-MEMS 領域國際級的研究團隊,也逐步擔任重點期刊編輯與旗艦級研討會重要職位 (IEEE MEMS Conference、Transducers Conference、IEEE Sensors Conference),有機會為此一領域貢獻所長,增加臺灣的國際能見度。
另外,我非常感謝我的碩、博士班學生,謝謝他們對於實驗室研究題目的長期投入,近年來更是進行超過兩位數的產學合作計畫,服務廠商涵蓋半導體製造、IC 設計、感測器、時脈等產業。我最開心的事情是畢業學生能找到他們一生志業的舞台,目前超過九成的畢業生仍留在 MEMS / IC / Sensor 領域發展,這是我最感驕傲之處。
個人勵志銘
認真找尋自己所愛的興趣、研究與志業,愛自己所選並持之以恆,快快樂樂作育英才。
- 基礎研究超前部署
- 豐沛國家科研人才